隨著鐵道部部長易人,停滯不前的鐵路體制改革被公眾寄予了更多期望。 回顧過去幾年,中國鐵路建設力度不可謂不大,無論是鐵路里程、路網還是高鐵建設,都取得了“跨越式”效果。 但總體來看,中國鐵路系統仍是有發展而無改革,政企不分的獨立王國絲毫沒有改變,滯后的體制改革已成為鐵路系統諸多問題的桎梏。 實現政企分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票價改革,系統內的收入分配改革,巨額債務問題等等,不能再拖。 中國鐵路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攻堅階段。 記者從鐵道部獲悉,2月22日,鐵道部開始發行100億元180天期超短期融資券,本期債券采用單一利率招標方式發行。 這是繼1月27日、2月15日之后,鐵道部發行的2011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 本期發行的超短融券與上兩期一樣,將繼續用于鐵路建設、機車車輛購置及運營中的資金周轉。 鐵道部是中國首批注冊發行超短期融資券的三家發行主體之一,另外兩家則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外界一直對鐵道部作為債券的發行主體頗為詬病,認為這是鐵道部政企不分、改革后繼乏力的一個表現。 而2011年初兩個月內,鐵道部連續發行超短融券,也從某些方面反映了這幾年鐵路跨越式發展背后隱藏的資金困局。 1. 投資沖動 實際投資額遠遠超過了預期的計劃。 2月19日,粵西沿海高速鐵路深茂段建設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準。 據悉,粵西沿海高鐵由鐵道部、廣東省合資建設,將按國鐵I級、雙向電氣化規劃,初步規劃全長為371.73公里,總投資458.4億元。 鐵道部與地方政府合資,是目前高鐵建設的一個主要模式。這種模式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此前國家鐵路都是由中央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由于資金來源單一,鐵路建設進展緩慢。 在投融資改革上,鐵道部還采取擴大鐵路建設債券發行規模、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推進鐵路企業股改上市等。 此外,鐵道部還積極引進了保險、社保等擁有大額資金的戰略投資者。 “有政府做擔保,鐵道部的融資渠道在逐漸拓寬,外界的刻板印象是鐵道部政企不分,投資渠道單一。事實上這些年,鐵道部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力度還是蠻大的。”海通證券高級分析師汪暉告訴記者。 鐵路投融資的狂飆突進則源于2003年起鐵道部提出的鐵路“跨越式發展”方針。 在此方針指導下,2004年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批準建設京滬高鐵。 這份規劃主要針對國內鐵路干線運力緊張狀況,試圖實現客貨分線,解決客運快速與貨運標準化、重載化難以兼顧的問題。同時解決鐵路路網“東密西疏”、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規劃按照“新建線路”、“客貨分離”、“線路改造”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客運專線里程達1.2萬公里程達的規劃。 規劃首次提出了總里程11828公里,總投資額12597億元的“四縱四橫”高鐵建設計劃。 2008年,為緩解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務院出臺經濟刺激計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也得到較大幅度的調整,營運總里程由10萬公里提高到12萬公里,客運專線里程由1.2萬公里提高到1.6萬公里,快速客運網總里程則提高到5萬公里以上。調整的規劃同時擴大了西部鐵路網規模,將新建線長度由1.6萬公里提高到4.1萬公里。 然而,高鐵建設的實際投資額卻遠遠超過了預期的計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