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市場信息透明度的建設,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資源配置失誤,是中國政府著眼于中長期應做的重要功課。”李迅雷對此表示。例如農產品的生產往往凸顯“市場失靈”的尷尬,蔬菜、水果、糧食會隨著上一年價格的小幅上升,而在第二年出現產量激增的現象。如果加強農產品種植信息在全國范圍內的收集與發布,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避免出現2011年多地蔬菜價格大幅下跌的局面。
上述社科院研究員則認為,減少商品交易成本,尤其是縮減行政成本、減輕稅收負擔,應成為政府“有形之手”調降物價的主要發力方向。
同時,物價上漲所引起的新的利益格局的改變,也是政府“有形之手”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王永治對記者指出,價格調整會引起利益結構的調整,但價格不是解決利益矛盾的工具,要靠工資、稅收等收入分配的工具來解決。
李迅雷認為,物價上漲給低收入和高收入群體帶來的影響截然不同。富人可以通過投資規避風險,甚至可以獲得資本增值的收益。而窮人則不僅缺乏投資能力,還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非常敏感,生活質量受到明顯影響。
“因此不僅要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補助補貼,還要考慮到例如月收入2000元的中低收入群體,如何應對漲價。”王永治說,“價格引起的利益結構的調整,要同收入格局的調整緊密相連。”**********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居物價思失業”**********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價上漲,要控制,但不要恐懼,不要以犧牲就業和經濟增長為代價。老百姓對物價和對失業的擔憂,相比起來,對失業的擔憂更多
3月份同比上漲5.4%,創下了32個月以來新高,PPI同比上漲7.3%。一季度CPI和PPI兩項指標都處于較高水平。在目前CPI、PPI數據與今年目標值相距較大的情況下,嚴峻的通脹壓力引發人們的擔憂。
此輪物價全面、快速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對經濟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中國政府又該采取哪些措施?中國經濟的通脹承受力到底有多大?圍繞上述問題,《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
此輪物價上漲具有必然性**********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財經國家周刊》:你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上漲?**********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陳東琪:一般來講,在經濟復蘇回升時期,價格是上漲的,特別是對經濟快速發展、加速轉型的新興經濟體來說,物價上漲速度快的特點比較明顯。**********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從2010年開始,中國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表現為出口導向減弱,擴大內需程度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消費需求增多。同時全球經濟對中國未來發展預期提高,國際資本流入增加。加上勞動力工資增加,企業成本提高,也促使價格上漲。
所以,物價上漲在今明兩年有明顯的必然性。
經濟上升期,總體來說,物價是上升的。不能要求經濟回升、收入增長、就業增加,卻沒有物價的上漲。
由于經濟上升期有需求和供給的增加,同時需求的增加會略微領先于供給的增加。而且在經濟的衰退期和復蘇的初期,貨幣投放是較多的,也會以滯后的方式帶來物價上漲。所以經濟上升期的物價上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財經國家周刊》:經濟增長和物價的這種相關性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陳東琪:這一輪經濟增長從2009年上半年觸底回升,年度復蘇從2010年開始。物價在2009年的10月份以前是負增長,11月份開始轉入正增長。CPI從2010年5月份開始加快上升,今年3月份增長達到5.4%。
一般來說,當GDP見頂回落,兩到三個季度后會出現CPI的回落。GDP見頂與物價上漲有一個時間差。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GDP增長見底在2009年一季度,CPI見底在2009年三季度。最近一次GDP見頂在2010年一季度,之后高位降溫,最近三個季度在9.5%左右。從歷史趨勢看,近期物價上漲高位回落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當然是否如期出現這個情景,還要看宏觀調控政策對各種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情況。
來得快、幅度大、頻率高**********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財經國家周刊》:此輪物價上漲與以往相比有什么特點?**********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陳東琪:這次的價格上漲從月度季度的表現看,比上一輪經濟上升期的價格上漲來的要快、幅度大、頻度高。
上一輪的物價在“非典”以前是很低的,當時還為通貨緊縮擔憂。“非典”是一個分界線,2003年三季度,經濟開始好轉,物價開始上升,特別是2006、2007年,物價才加速上漲。一直到2008年2月的CPI增幅達到8.7%。2007年二季度GDP達到最高,而物價在2008年2月達到最高,也就是GDP見頂和物價見頂一般有2到3個季度的時差。**********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經濟上升期的物價上漲一般是從農產品開始,然后進入到工業品,再進入到服務品價格。這次價格上漲的傳導時間很短。由局部到全面,由農產品到非農產品,由商品到服務價格這個節奏很快。雖然漲價有先后順序,但是相隔時間很短。
《財經國家周刊》:此輪價格上漲來的快、幅度大、頻度高的表現是什么?
陳東琪:從消費品來說,國內漲的多。從綜合物價來說,CPI后階段漲的更快。石油價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是32美元一桶,但今年英國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已經122美元了,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經113美元每桶了。
2002年到2008年上半年,前半段石油基本上沒漲,一直到2005年,油價才加速,然后到2007年下半年油價一下子漲上來了。這里面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交織在一起。如貨幣方面是美元印刷發行太多,美元紙幣在全球泛濫;需求方面是中國和印度的汽車普及,石油消費量增加;供給方面是日本地震、利比亞戰亂等造成短期石油產量增長減速;等等。
本輪經濟上升期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比國內厲害。但由于我們進口多,所以這次的傳導比上一次更快。原材料漲價了,購買消費品和企業的投入品價格受輸入性的影響,漲得很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