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他的賬本上,糧食售價也水漲船高。2007年秋季,殺水10%的玉米收購價為0.77元/斤,現在已經上漲了75%。小麥、稻米、高粱的收購價上漲幅度也都達到了50%。收支相抵,2010年全年,武少斌種糧純盈利1.34萬元。在通遼119萬農業人口中,這樣的種糧收入屬于中等。**********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目前,針對農民種糧的補貼有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直接補貼等三種以上。通遼當地的補助標準是每畝25元-75元不等。
“這些補貼在相當程度上穩定了當前的糧食價格,推高了農民經營土地的熱情。”通遼市糧食局副局長王成貴4月21日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2009年以來,這些補貼的變化開始變得靈活。武少斌發現,補貼在播種前、成熟前、第一波收購完成后這三個時間點變化最大,“往往都會比此前公布的補貼調高一些。”**********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這些補貼政策的調整,直接引發了通遼糧食種植結構的變化。王成貴注意到,小麥、稻谷等受到政策鼓勵的高產作物,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小米、小豆等本地傳統糧食作物則越來越少受到種糧戶關注,以致本地市場的這類糧食作物,外地引進的越來越多。
這種現象也是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蓋志毅教授的追蹤課題。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秋季,內蒙古糧食主產區的通遼和赤峰,出現了農戶惜售糧食、市場無糧可收的局面。他調研后發現,一方面是種糧成本高企,逼漲糧價,另一方面,“僅就惜售現象,影響手握糧食的農民心態的,主要是政府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的調子,和各項補貼政策的不斷出臺。”
武少斌現在有些后悔,“去年秋天應該就賣掉這些存貨的,殺水的損耗看來大于那兩毛錢的價格上漲。”
“總要貴那么幾分錢。”東莞益海嘉里的玉米收購負責人梁偉發說,來到通遼的糧食收購公司,已經能夠接受這樣的市場規則。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搶到更多的糧食資源。**********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誰更兇猛?**********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從3月中旬開始就與梁偉發一起在通遼各大賓館蹲點“搶糧”的,可分為國有糧食企業、外資糧食企業和區域民營企業。這些收糧大戶分別與大大小小的本地糧食收購代理人聯絡,觸角借此深入到了每一個莊戶人的院子里。
維護與這些代理人的關系,是梁偉發的主要工作內容。“這其中必然有讓利。我的權限有5分錢每斤。”這位地區公司的收購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但實力最強的是中糧、中儲糧、吉林糧食集團這樣的國字號巨頭。他們的實力不但源于充沛的可調用資金,還在于其收購、儲存、運輸的一體化收糧能力。這些都在直接影響著可以斬獲的糧源和糧價。
在收糧環節,農戶更傾向于將糧食賣給國企,因為它們不要“除皮”,即不要求農戶去除玉米中的雜質,盡管價格常常被壓低幾分錢。
其次,計劃經濟體系時形成的“糧站”倉儲體系,被三大國有巨頭充分利用,連區域民營企業也能通過本地資源利用這一體系中轉。
益海嘉里方面認為,收購糧食整個環節上的運輸能力對糧價的影響最大。“糧食轉運路徑越長,對運輸的聯動續航能力要求越高。”梁偉發說,因為運輸體系尚不完善,到長春火車站裝運完成的玉米價格,東莞益海嘉里要比廣東本土國有的龍威糧油集團高出0.1元/斤左右,而到達東莞西站后,這個價格差異變成東莞益海嘉里高出龍威糧油集團0.24元/斤。
這幾個環節下來,通遼產玉米的到達東莞糧油生產企業的入庫價,一般都已經站上了2.2元/斤的高位。從入庫到制成食用玉米油、到上架銷售,益海嘉里的速度是4天以內。CPI高企以來,生產和銷售環節的反饋,讓負責收糧的梁偉發倍感壓力。
食用玉米油僅是通遼產玉米幾大流向之一。2007年以來,通遼產的玉米在燃料乙醇市場迅速走高,四大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紛紛來此跑馬圈地。據王成貴介紹,通遼玉米主要流向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龍江肇東華潤酒精公司,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公司亦是需求大戶。
因為生產乙醇對玉米的交糧標準要求更低——連皮帶籽,武少斌更愿意將糧食賣給他們。王成貴透露,甚至中糧、中儲糧都將一部分收購來的玉米賣給了這些燃料乙醇生產企業。3月底梁偉發今年第一次到長春火車站發運玉米時,豐原生化裝載了一批收來的玉米,價格1.62元/斤。**********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進出口攪局**********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經陸路、水路運來廣東的玉米,每年最終有近350萬噸進入各大糧油生產企業。廣州市番禺區糧食局井德泉告訴本刊記者,在需求的推動下,2009年底以來,廣東市場上的到岸玉米價格與國際糧食貿易市場已經同步,呈現出震蕩上漲的曲線。
在東莞益海嘉里的預處理廠,每粒玉米被破成四瓣或八瓣,胚芽取出來做油脂,玉米皮、蛋白提取做飼料。
中糧深圳公司則還要提取部分無水乙醇。一些本土民營企業從該公司購買無水乙醇后加工成食用酒精或工業酒精出售,進而生產出其他副產品,種類不可計數。這時,玉米已經面目模糊而身價倍增。
這些以玉米為原料的制成品中,有一樣在2010年底成為廣東各大海關的盯防對象——玉米粉。
2010年秋,多個主要糧食生產國發生大規模秋旱,玉米亦大幅減產,用途廣泛的玉米粉的市場供應趨緊。此時,久不見風聲的玉米粉出口走私在廣東沿海再度興盛起來。**********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據本刊記者在廣州市南沙港區域接觸到的走私中間商介紹,去年年底開始,國內玉米粉一般2.8元/千克,國際市場則一般是8~10元/千克,價差最高達到了2.5倍,“一個貨柜的玉米粉就能獲利約5萬元人民幣。”
根據黃埔海關一位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給本刊記者的一份內部匯報材料,經過報關公司為核心的走私利益鏈條,這些中國產玉米粉,經東南亞的自由貿易港,被打上了巴西、印度等牌子進入歐美市場。
黃埔海關相關人士告訴本刊記者,糧食走私一直呈階段性高發的特征,主要是受到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每個階段一般會持續三個月到半年。“自2008年啟動糧食制粉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制度以來,玉米粉、小麥粉、大米粉這三大糧食領域的走私大案一直不斷,已經對國內糧食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前述走私中間商就告訴本刊記者,去年年底至今,珠三角糧食市場上的玉米粉被走私套利者搶購、囤積,導致批零市場的玉米粉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大量使用玉米粉的面包、包子、饅頭、速凍食品等就不斷提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