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卻難掩思潮涌動。2011年10月20日,信泰集團重組。三名業內人士躲在一間辦公室議論溫州金融形勢。
上一周,理財周報記者調查發現,對相關部門倡議的對企業金融支持,溫州很多銀行點頭響應,卻很少付諸行動。
一切價值判斷,追根究底是這個經濟怪圈所造成的。而值得關注的,是導致目前這種金融生態的最深層次的原因:金融體制改革。
溫州銀行逃過一劫
浦發興業資金卷入較多
作為本地銀行,溫州銀行算是幸運的。在這次民間借貸風波中,溫州銀行失去了很多機會,但也規避了很多風險。
維穩,是溫州近來的大事。信泰重組,無疑是大事中關鍵的一步。“為此,政府的很多項目都停掉了。”一位溫州金融圈人士說道。
2011年10月11日,相關部門為支持信泰重組,在溫州召開了針對信泰集團擔保企業鹿城新興實業和泰恒光學的銀企對接協調會,旨在解決因胡福林出走帶來的相關擔保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
“據說,信泰集團欠債20億中,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差不多各占一半。”一位信泰員工透露道。
10月11日,溫州金融辦以及農行、工行、建行、深發展、招商、浦發、興業七銀行溫州分行的相關負責人參與了此次會議。
“在這次借貸風波中,據說,浦發和興業資金卷入稍微多些,溫州銀行則比較少。當然銀行的審批和各種文件都是合法的,只是說有些銀行的客戶存在更大的兌付風險。”一位溫州銀行業人員透露道。
作為本地的銀行,溫州銀行算是幸運的。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和溫州銀監局曾派駐大約20多人對溫州銀行信貸合規進行審查,審查了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次民間借貸風波中,溫州銀行由此失去了很多機會,但從某種程度上,也規避了很多風險。
二元金融并列
沒有哪個地方的金融比溫州更加神奇了,這是個二元金融并列的典型區域。所謂的“二元”,是指金融正規機構和民間資本,兩者相輔相成,相生相克。
今天的溫州,民間資本處于主導地位。然而2008年以前的溫州并非如此。
在溫州的金融改革歷史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最先出現了城市信用社,1995年后逐漸形成了一個銀行群體。
在這期間,有個關鍵事件。1994年,交行在溫州成立支行。這是全國性銀行第一次進入溫州,由此引來了一個群雄逐鹿的年代。
1998年12月17日,溫州市商業銀行正式掛牌營業,由溫州當地96家城信社整合而成的,主導者是溫州市財政局和人民銀行。城信社的改制,改變了溫州的金融體系。
“溫州是最早搞城市信用社的,以前溫州的城信社雖然說是掛在某個國有大行下面,但其實上是私人所有。市政府把它強制并掉以后,就沒有了。”上述銀行業人員說道。
據記者了解,早在十年前,溫州資本就曾嘗試過去籌建銀行,然而當時并未獲批。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夕,溫州陸續組建多家農村合作銀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漸漸強大,民間金融相對處于弱勢。該局勢在2008年左右開始轉變。
超越溫州銀行?
“溫州銀行走的是大多數城商行發展的道路,泰隆是一家草根銀行,更加市場化一些。目前,泰隆的總資產即將達到500億,馬上就要超越溫州銀行了。”
與溫州截然相反的是,臺州是一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生態環境,這里有浙江泰隆、銀泰和臺州銀行,三足鼎立。
在臺州地區,并沒有出現像溫州一樣瘋狂的民間借貸,它有一家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銀行——浙江泰隆銀行。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臺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1993年創立至今,泰隆董事長兼創始人王均率7人創業團隊,憑借100萬元注冊資本,2間租房起步,帶領泰隆銀行發展為一家擁有3000多名員工、29家分支機構的銀行。
“溫州銀行走的是大多數城商行的道路,城商行一般是國有股成分較高,受政府控制較多。泰隆是一家草根銀行,更加市場化一些。目前,泰隆的總資產即將達到500億,馬上就要超越溫州銀行。”
“當時臺州市政府也想過要讓一些城信社合作,不過因為王均很強勢。最后,臺州市政府沒有辦法,只能狠下心來,讓它們放手去搞。臺州銀行、銀泰和泰隆都不是由多家城信社整合而成的。在某種程度上,這和政府決策有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