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內存外貸”和虛假貿易
陳健明也承認,雖然海外并購可以順利轉出大額資金,但風險也更大,只要并購標的偽裝得不夠專業,又或者外管局收緊審批手續,并購完成后加強監督審查,這一手法都會存在漏洞。因為在并購完成后,外管局還有繼續監管的職能。除了注冊后備案、增資與再投資需要外管局審批外,還要提交年度財務報告,外管局會定期抽查并購的資金流向,一旦發現資金投入不是開始所聲明的方向,外管局會翻查舊賬。“雖然做賬是我們的強項,但12月開始外管局加強管制,要想順利流出已有一定難度。
11月21日外管局副局長鄧先宏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外公布,將嚴歷打擊跨境資金違規活動,在對熱錢流入保持高壓態勢的同時,也開始進一步加大對異常資金流出的非現場檢查力度。
“所以如果不是需要匯出大筆資金,一般都不會用這一方法。”陳健明的常規方法有兩種,其一是走銀行渠道,其二是虛假貿易。
“我比較喜歡走銀行渠道。”陳健明所謂的銀行渠道即利用跨境銀行的一些特殊服務過境。比如“內保外貸”或者“內存外貸”。所謂內保外貸是指總部在國內的母公司,通過向內地的銀行機構提供擔保,讓其在境外的分支機構從這所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中獲取貸款。同樣,所謂內存外貸也是在境內的銀行存進一步款項,然后在境外獲得貸款。這種方法只需要提交相關資料給銀行。記者就這一問題詢問了一家股份制銀行廣東分行的負責人,其也坦承,銀行只會根據“表面證據”判斷,假設對方提供的資料非常完整,銀行也不會加以限制。
“特別是一些在內地設有分支機構的外資銀行。”陳健明表示,有些外資銀行規定,在中國內地開啟一個賬戶后,只要存入一定額度的資金,例如存入1000萬元人民幣,可以免費在香港該外資銀行獲得一個銀行賬戶,兩個賬戶的資金法律上雖然無法流轉,但原則上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互相流動。一家國有銀行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種類型的業務國家并沒開綠燈,也沒有明令禁止。這種“擦邊球”的確存在于一些外資銀行中。截至發稿前,中國銀監會尚未就相關政策接受記者采訪。
“問題是這種方法太好用了,到了今年10月,各銀行的信用額度幾乎都被占完了。”陳健明表示,特別是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后,銀行對于這些過境通道的看法變得曖昧,既希望繼續開展這些業務,又擔心被列入監管部門的黑名單。銀行也對“外貸”的資金用途有著更嚴的監管,陳健明也不得不選擇慣常使用的虛假貿易。
11月,陳健明通過自己控制的進出口公司,把3億美元分散在近400宗進口貿易當中。“其實這種模式最麻煩就是進口物品的選擇。”陳健明表示,如果是常見物品,價格報送就不能與市場價相差太遠,“如果300美元的IPHONE報成700美元,海關肯定會查。”陳健明表示,但如果選擇的物品是有包裝價值的類藝術品,例如紅酒或者雕塑品,又面臨高達10%~35%的進口關稅。因此,“我們通常會選擇一些國內鼓勵進口,或者帶有高新技術帽子的產品。”陳健明表示,往往這些較為罕見商品不僅能提高進口價格,甚至部分還能獲得地方政府的進口補貼。“比如我要進口一批所謂先進的LED芯片光刻工藝的制造機,這不僅僅海關不清楚市場價格,就連照明行業從業者都不清楚,另外這也是政府鼓勵進口的商品。”
這些途徑已經是陳健明所能運作的極限。萬一還有更多的資金要求,那就走“地下錢莊的渠道,只是成本有些高而已。”陳健明表示。
緊急、大額資本尋地下錢莊
在陳健明看來,地下錢莊是大筆緊急資金非常可靠的轉移通道。“11月底,我有一筆3000萬元的資金要出去,由于很著急無法安排其他途徑,就找了地下錢莊。”兩天后這筆錢就順利到達賬上,傭金6萬元。
“最近的確有很多大筆資金要通過我們匯到境外。”鄭世龍(化名)坦承,作為深圳一家業內小有名氣的地下錢莊的操盤手,鄭世龍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錢”,為中港不同需求的資金進出匯通。但當中有多少是境外熱錢,有多少是移民轉移資產,他自己也分不清。花旗銀行曾有數據分析稱,國內私有信貸(地下錢莊)整體規模已達3萬元~4萬億元人民幣。
鄭世龍說最近每月經他手進出的資金不下5億元。“我們這行開展業務都是通過朋友介紹。”鄭世龍表示,他的客戶中最重要的有兩類,一類是中介機構,這包括各種各樣的移民中介以及投資中介;另一類是各種規模的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有年營業額百萬元左右的中小公司,還有一些國有企業。
“老板以前是潮汕人,現在是香港人。”鄭世龍說他們的匯通生意借助的就是老板的兩地身份。據了解,鄭世龍所在公司在香港開了幾家很普通的兌換店,當內地的客戶有大額資金流出的需求時,他們會要求客戶將資金存入一個指定賬戶,然后同一時間他們在香港的公司會把資金存入客戶指定的賬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