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小微企業已經成為2012中國經濟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
3月6日,全國政協常委、民建遼寧省委主委、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武獻華在兩會駐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企業雖小志在復興
“小微企業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武獻華篤信,小微企業的健康成長關乎中國經濟的未來,在中國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去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隨后,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未來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業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緊接著工信部將2012年作為“中小企業”服務年。
武獻華援引奧肯定律分析,理論上,一個國家的就業人數與經濟規模成正比,在國際、國內總體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今天,中國依然保持7.8億就業人數的成績,可謂一份令人艷羨的答卷。在這份光鮮數據的背后,小微企業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
據統計,目前僅小微企業的從業人員就占到全部法人企業從業人員的38.7%,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
此外,小微企業還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的主體,全國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源自小微企業。
武獻華認為,小微企業多處于傳統行業,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規避經濟“空心化”帶來的風險,進一步推動產業實體化發展,對于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具有積極地推進作用。
小微企業大有可為
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推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9條財稅、金融政策;13天后,銀監會下發了“銀十條”的補充通知,內容涉及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金融服務機構準入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等;11月17日,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決定連續3年,對小微企業免征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等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以遼寧省為例,2012年,遼寧將新創辦小型微型企業2.5萬戶,帶動就業12萬人;力爭讓100戶中型企業成長為大企業,150戶小型企業成長為中型企業;完成10萬名創業者的培訓任務,同時制定創業扶持政策,減輕創業者負擔,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在武獻華看來,大力發展小微企業,既要為小微企業擺脫現實經營困境創造條件,還要為小微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制度環境。突破要素瓶頸是確保小微企業穩定發展的先決條件,而擺脫了要素瓶頸束縛的小微企業也必將給國人一個驚喜。發展草根金融破解融資難
在為小微企業發展機遇難得而振奮的同時,武獻華也表示了擔憂。“當前一些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和稅費負擔偏重等問題依然不容小覷。如何讓政策既看得見,又摸得著才是關鍵。”
小微企業面臨比其他企業更多的困難,融資難首當其沖。以目前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信貸體系,根本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
如何破解金融領域結構性缺失,緩解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的癥結?
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國共設立小額貸款公司4144家,從業人員達到了4.4萬人。貸款余額3694億元,同比增加了11.2億元。中國小微企業數量與小額貸款公司的比例為5515:1,在美國,這一比例為2000:1.
“要明確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支持專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援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溫州調研時的講話,武獻華認為,在CYE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發展草根金融,在金融業領域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多渠道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苦練內功是發展核心
面對國際經濟整體減速,和生產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小微企業如何把握政策創造的機遇,謀求發展壯大?
“苦練內功。”武獻華的回答擲地有聲。
武獻華認為,小微企業若想穩健發展,成長為中型、大型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依據武獻華的理解,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增強法制觀念,加強財務管理,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規范經營行為,樹立誠信意識,加強企業信用建設,不斷提高企業信用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管理素質是小微企業的必修課。
此外,明確目標市場,積極樹立品牌意識,也是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要素。
武獻華認為,小微企業在尋找市場時,應該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明確目標市場,市場細分有利于中小企業發現最好的市場機會,發展市場營銷戰略,提高市場占有率,可以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財力,使企業迅速占領利基市場,確立行業的冠軍地位。
“很多小企業幾乎沒有財務報表,即使有,也只是應付工商稅務部門的檢查。這就容易產生小企業的經營和財務信息不對稱,增加銀行的貸款成本與風險。”銀企信息的不對稱往往是金融機構惜貸的主要原因。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武獻華呼吁,信用是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能否生存的根基所在。小微企業應該誠實守信,堅守道德底線,誠信經營。同時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體系,形成約束企業誠信的宏觀環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