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稻盛和夫既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在他的經營理念指導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都陶瓷(Kyocera)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KDDI),贏得了日本“經營之神”的稱號。著名學者季羨林評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曾經說過:“什么是企業經營?對于我來說,經營就是日益提高自己的哲學理念。”他的經營理念概括為京瓷哲學,京瓷哲學的核心可以概括為這樣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個方程式可以做這樣的解釋:能力和熱情用分數0到100分表示,而思維方式則從負100分到正100分。
舉個例子,如果某人能力90分,熱情20分,那么該人分數是1,800分;如果某人能力50分,熱情90分,得分則是4,500分,高出前面懶人一倍。自怨自艾,生活沒有熱情和動力,沒有真誠人生理念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負值,盡管能力得分高,熱情分數也不低,但是其人生和工作結果反而會更低。樂觀向上,熱情活潑,心地好、真誠、正直是好的思維方式。在稻盛和夫看來,思維方式對人生成就起著決定性作用。
稻盛和夫認為人才對企業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員工的能力相比,稻盛和夫更關注員工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素,他認為一個人只有心地善良和心胸寬廣才能將員工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帶領企業做出卓越的成績,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阿米巴式經營法”是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實行的卓有成效管理機制。
這套管理機制關注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配合,稻盛和夫把京瓷員工按組分成3,000個小的單元,名為阿米巴。每個小單元包含30~50人,每個小單元都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打破了大鍋飯變成了小鍋飯。稻盛和夫認為3,000個阿米巴都是獨立的,但是如果互相之間不管別人,整個京瓷就是一盤散沙。稻盛和夫在選擇阿米巴負責人時,認為負責人除了要有利己之心,還必須有利他之心跟其他阿米巴溝通合作。稻盛和夫強調一種契約精神,同時也強調在契約精神之外員工彼此之間相互信任支持,從而形成共同的愿景、使命感和價值觀。
稻盛和夫在書中寫道:“我現在所搞的經營是‘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說,我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去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一個中心點進行的。”經營者只要以“愛”、“誠”和“和諧”之心為基礎,用“關懷同情他人之心”與人進行心靈相交,就能打動他人之心,從而確立人與人之間無比堅固的信賴關系,相互信任的同仁共同干一番事業,無疑任何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與其他企業家專注于經營管理實現個人最大價值不同,稻盛和夫不斷根據自己成功的管理實踐經驗總結思想,并與他個人的信仰相聯系,形成了稻盛哲學,用他的哲學智慧幫助更多企業家實現成功。13年前,稻盛和夫已經擁有巨大財富,但是他捐獻了自己的所有股份,穿上袈裟,皈依佛門開始布道。
從“佛道”到“人道”再到“商道”,稻盛和夫總結出了人生至臻境界,同時也把握到企業領導者事業成功的準則。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思想可以歸納為:企業家的人格修煉是決定企業成敗得失的最關鍵因素。在經營KDDI公司的過程中,稻盛和夫一直貫徹著“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領導的京瓷公司一直奉行的經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在日本政府決定實行三公社民營化方案背景下,稻盛和夫認為是為日本國民減輕高電訊壓力的絕佳時機。稻盛和夫憶及創辦KDDI目的:“整天都想著這個問題。晚上睡覺時想,喝完酒回到家里也想。當時認真反思的問題是:‘這個方案動機是否善,有沒有私心?’
就像禪僧打啞巴禪似的,另一個我向正在思考的我提出了問題:‘你說要建立第二電力公司,這是那么干凈清白的嗎?你的動機中有沒有私心?’”經過長時間不斷思索,他確定自己沒有一絲想要為自己牟利的私心雜念。他進軍通訊領域的唯一目的就是,打破NTT的壟斷局面, 讓日本人民不再受居高不下的長途通話費的困擾,同時為年輕人提供工作的機會并進一步幫助年輕人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
在日常工作中,稻盛和夫也始終貫徹著“以心為本”的哲學理念。在一年一度的新職工歡迎大會上,稻盛和夫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循循教導新職工們要“變成相互信任的同志”,要“能與他人同甘共苦”,要“通過努力工作去充實自己的人生”。稻盛和夫還利用“聚餐會”等機會,把這個哲學理念思想滲透進每一個人,讓大家形成互相信任的堅固關系,“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伙伴”團結協作榮辱與共的信念。稻盛和夫還是位十分慷慨的領導者,并不吝惜金錢,而是用金錢來激勵員工,他把自己一部分個人股票贈給公司每位員工,以此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集體認同感。稻盛和夫始終以身作則,沒有將“以心為本”的經營思想變成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用“肌膚傳感式”方法贏得員工的信賴和支持。
稻盛和夫始終認為:無論是在人生中還是在事業上,要產生最佳結果,對事物的思考方法和心態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事業和人生成功的秘訣在人心。“愛”、“誠”和“和諧”決定著一個人的心性。自己之喜悅的心性就是“愛”;為社會和他人著想就是“誠”;以不僅希望自己而且還希望周圍的人都始終幸福生活之心,達到“和諧”狀態。誠、愛、和諧=敬天愛人。稻盛和夫的成功經驗表明,一位領導者只有不斷增強自我修養,對身邊的人和事充滿愛心,才能“親民”,止于至善,實現領導者乃至人生的最高境界。
無論外界如何紛擾,這一價值觀都不為之左右。它并非空穴來風,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國古代經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將它們拾起細細打磨,成為當代管理的圭臬。若是未來回顧今日,真正的東方管理學的肇始者乃從稻盛而始。大致說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有八點啟示,簡稱為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天龍八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