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孵化” 中關村自主創新
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輸出技術25219項,成交額359億元。在多年積累的基礎上,海淀創新集群發展良好,迎來技術轉移的爆發式增長,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創新源頭之一。 歷經20年的發展,中關村經濟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逐步從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轉變。不僅有聯想、漢王、中星微、愛國者,這樣的規模企業強勢進入國際市場,還有更多的數碼視訊這樣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悄然改變著、影響著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格局。 尤為重要的是,海淀園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的能力越來越強,且基數增大,速度加快。據了解,目前海淀園有25家孵化器,占全市38%;1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占全市84%;有16家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占全市44%;有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4家,占全市57%。 海淀區域內孵化器的密度,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也堪稱罕見。
大學科技園
為企業發展量體裁衣 “力爭用五年時間,讓大學科技園出現一批世界一流企業、一流創業團隊、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產品,把大學科技園建成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窗口、基地和亮點。”這是2006年7月,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給予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和開放實驗室支持意見》中指出的。 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一定要有與之相配的一流企業。2006年,清華科技園推出“鉆石計劃”,承諾在五年內,科技園設立2億元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扶持20家入園企業,并聯合各類投資機構對企業進行幫助,計劃投資總額將達20億元。最終,培育出3—5個具有良好和巨大的市場,對國家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企業。最新消息顯示,今年三月“鉆石計劃”將確定最終入選企業名單。 幾年以前,西門子以9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吉林電視臺一套數字解碼器,幾年后,清華科技園里一個叫數碼視訊的高科技創業企業研發出了最先進的解碼器技術,使這一價格直降到8萬元人民幣。數碼視訊總裁鄭海濤說:“這就是核心技術的魅力”。做船舶電子業務的海蘭信公司,自主研發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俗稱船用“黑匣子”),不僅填補了我國船用電子設備的空白,而且在世界范圍內跟日本、德國的老牌電子制造廠商競爭;做手機芯片研發的展訊公司,完全自主開發了亞洲首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SM/GPRS手機核心芯片,他們的直接對手是三星。 盡管這些候選企業都面對著強勁的對手,但是清華科技園主任梅萌對“鉆石計劃”依然信心滿滿。 世界一流的企業必然要相配一流的企業家。2006年,海淀園創業孵化共同體與亞美高科技商業協會(AAMA)中國分會合作啟動了“中國科技商業未來領袖搖籃計劃”。一年中,“搖籃計劃”的導師注重加強對企業的創業輔導,與培訓對象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幫助企業家在初創階段掃清了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