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浙商:在川抱團發大財
精明,勤奮,而且膽子夠大,哪里有機會就抱團往哪里闖;善于把握機會
在川人數
官方統計,在川浙江人達到20萬人,四川省浙江商會則表示,在川浙商將近40萬
生存地圖
★行業
主要從事服裝、皮革、化妝品、小百貨、眼鏡、房地產、水電站等行業;在川浙江人主要以溫州、紹興、臺州、寧波人為主。不同地方的浙江人從事的行業也各具特色。紹興人擅長賣布,同時集中賣汽配;溫州人經營小商品和服裝;而臺州人則做眼鏡和汽配生意
★居住
西門和南門;荷花池、五塊石以及紅牌樓,以及新都、大豐等小工業集中地區
開欄語
走在成都街頭,耳聽八方口音。迎面走來的,可能是說粵語的廣東人,或者是早已把四川話操得游刃有余的浙江人,當然也有曾經“一家親”的重慶兄弟……四川人并不見怪,若真沒了多元的口音反而覺得不習慣。

在關于成都城市性格的種種調查中,“包容”和“休閑”成了最重要的詞匯。多少年來,數以百萬計的外省人涌入成都,正是他們,勇敢地奉獻青春與汗水,才換來成都的飛速發展。而在四川的歲月磨礪中,他們早已離不開川味,也愛上了川茶,更有甚者,“離開成都,找不到歸宿感了”。
外地人與本地人的相互融合中,成都已經形成了其獨特的外來文化。
成都也以其寬厚的胸懷,承載著外鄉人的辛酸、歡笑與汗水。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外鄉人在成都”系列報道,近距離地接觸各地鄉親,為您呈現奮斗在這座城市或者已經扎根于此的外鄉人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在與蜀文化的相互交融中的各種感悟。
從今天起,本報“外鄉人在成都”熱線86530000也將為您開通,歡迎講述您或者您身邊的“外鄉人”與成都的故事。
溫暖的中午陽光,灑落在荷花池綜合市場2廳的角落中。“成都的冬天很好,比浙江熱和。”浙江義烏人王惠香看著天空的亮色,臉上掛著淡定的微笑。
比陽光更溫暖的,是她的內心。1986年來川賺錢,專賣丈夫從家批過來的襪子。而現在家里,丈夫正用他們倆一起攢的錢蓋新房,等著她回家。
但是,真正說到什么時候“告老還鄉”,她卻搖搖頭,“還沒這個打算,現在過得挺好。”
若兩個四川人坐在一起,更多會悠閑地拉家常,而兩個浙江人在一起擺龍門陣,則會分秒必爭談生意,或者討論有什么市場機會,要不然會向對方請教,怎樣才不會被市場淘汰。在浙江人眼中,時間就是效益。這讓四川人汗顏:“浙江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
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駐四川辦事處統計,四川約有20萬浙江人,浙江人在川企業共3500家,個體工商戶93000戶,注冊資金100億元,投資總額230億元。但是還有許多是官方無法統計的,據四川省浙江商會表示,在川浙商將近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