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傳統禮樂文化曾被全盤否定,人們以粗俗為美,造成了全社會的行為失范。在不少海外媒體的報道中,隨地吐痰、挖鼻子、大聲吼叫、光膀子已經成了中國人的形象符號。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懂什么是敬語,什么是自謙語。在北京某大公司的電梯內,居然掛著“請不要[創業網www.fswenwen.com]在此大小便”的牌子。服務行業的人格投訴不斷增加。即使是大學生,也普遍缺乏禮儀教養,不愿意尊重任何人,卻希望受到所有人的尊重。有些體壇名將在比賽開始前向觀眾行禮,動作相當隨便;比賽結束時與對手握手漫不經心,毫無敬意。事實證明,我們的國民素質已經下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創業網www.fswenwen.com],影響了社會的和諧,損害了民族形象。因此,無論我們辦不辦奧運,國民的禮儀教育已經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北京申奧成功,只是使大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給了我們一個移風易俗、提升民眾素質的絕佳機遇而已。奧運必須人文,但人文絕不是僅僅為了奧運。
我們眼下所謂的禮儀教育,沒有長遠的規劃,一切著眼于北京奧運期間不要“出洋相”,保全面子就行。有關部門動員了成百上千的退休老人走上北京街頭,揮舞小紅旗維[創業網www.fswenwen.com]護乘車秩序。這是舉世罕見的現象,它不但不能展示我們的文明,恰恰暴露出我國民眾素質太差,連乘車都要靠人監督。北京街頭甚至出現過裝有攝像設備、專抓隨地吐痰者的專用汽車。這些做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能見效于一時,無補于世。
制定民族禮儀是一件非常鄭重的大事,所以自古就有“非天子不能制禮作樂”之說。如今的禮儀教材,大多是七拼八湊而成,沒有權威性可言。由于利益之所在,各地都在編禮儀教材,甚至一省之內有幾套說法各異的[創業網www.fswenwen.com]教材,很不嚴肅。離北京奧運只有一年的時間了,可是我們至今還沒有一本經過全國人大立法的國民禮儀教材。
禮儀不是炫耀于人的華麗外套,它必須根治于人的道德與良知。進行奧運禮儀教育,一定要與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和提高國民素質結合起來。檢驗禮儀教育[創業網www.fswenwen.com]成功與否,不只是在奧運期間,而主要是在奧運之后。希望北京奧運不只是收獲金牌,還收獲了國民的素質。▲(作者是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