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的圖謀
對于這場短期內無法遏止的危機,中國企業究竟該如何應對?
“漲價是最直接的辦法。商品因成本升高而漲價,消費者可以理解。現在*肉、糧油都漲了,惟獨牛奶不漲,甚至比礦泉水還便宜,就是因為一些領頭的乳品[創業網www.fswenwen.com]企業惡性競爭,不僅不漲價還變相降價,弄得其他企業都難以生存。”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情緒激動地說,“其實,他們想借成本上漲之機把中小型乳企逼上絕路。”
由于乳制品價格戰逐年加劇,目前行業凈利潤率已從2004年的10%降至5%,中國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的凈利潤分別為3%、4%。即便目前成本瘋漲,兩家企業仍舊不遺余力大打“價格戰”。這使得中小型乳[創業網www.fswenwen.com]品企業大多陷入了“不漲價死,漲價也死”的無奈境地。身為奶粉行業的領軍企業,三鹿的情況好一些,目前三鹿奶粉價格已略微上調。但王丁棉認為,只有提價25%左右,奶粉企業才能保持原[創業網www.fswenwen.com]有的贏利水平。
為了約束惡性競爭,2007年6月21日,中國奶業協會頒布了《乳品企業南京自律宣言》,并組織14家乳制品企業代表簽字,伊利與蒙牛的兩位副總在臺上含笑握手,但背后這份宣言能否化解中國[創業網www.fswenwen.com]乳業的危機,并不讓人樂觀。
危機背后蘊藏著機遇,一些敏銳的企業,正伺機在亂局中尋找商機。
“我參加中—新交流會就是想了解大包粉的行情,我們正計劃擴大大包粉的生產。”光明集團副總裁陸耀華對《中國企業家》說,光明自1995年起生產大包粉,遺憾的是[創 業網www.fswenwen.com]與同行一樣,并沒把大包粉視作一個產業認真去做。2005年,光明從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的驕人業績中看到了大包粉的含金量,才正式開始做工業大包粉。
伊利、三鹿、蒙牛等乳品企業的高管紛紛表示,他們與光明的情況類似,之前也涉足大包粉生產,但做得不好,目前均已計劃擴大產能。“大家都意識[創 業網www.fswenwen.com]到這正是切入國產大包裝奶粉生意的好機會。”一位乳品經銷商向媒體表示。據他了解,目前國內已有40%~50%的乳品企業上馬了脫脂大包粉的生產線。
然而,用國產大包粉替代新西蘭大包粉并非易事,最大的挑戰是質量。“國產大包粉在品質上有硬傷,例如,蛋白質含量比新西蘭大包粉至少低2個百分點,抗生素、細菌含量都較高,并且由于奶源分散,奶農的水[創 業網www.fswenwen.com]平參差不齊,奶粉質量也不穩定。”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乳品專業委員會主任謝繼志說。
王丁棉說,其實最有可能抓住大包粉商機的還是融資順利的大型乳品企業。他們有充足的資金改善奶源基地建設和奶粉品質,但多數中小型乳品企業由于資[創 業網www.fswenwen.com]金有限,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