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午餐煩心 昆明中式快餐市場呼喚領軍品牌 盡管衣著光鮮,收入不菲,但每天的午餐問題,成了商務樓中很多“上班族”的煩心事。外叫盒飯雖然省事,但到手時飯菜已冷;到附近飯店撮一頓,雖然味道不錯,但價格也不錯;如果光臨周圍的快餐店,往往是吃飯一刻鐘,排隊卻要半小時。
據了解,快餐占據整個餐飲行業近一半份額。據調查統計,我國快餐業年營業額已經超過2000億元,連鎖網點突破100萬個,并繼續以每年20%的增長速度快速發展。從最早5元盒飯,到后來面食等多種類型快餐加入,像自助餐般點菜的快餐、網絡點餐,快餐業其實已發生了很多變化。面對競爭激烈、風云變幻的市場,昆明快餐市場卻不容樂觀,昆明亟需有生產工業化、產品標準化、管理科學化、經營連鎖化的品牌快餐店領跑快餐市場。
矛盾篇:中式快餐利弊何在?
目前昆明的盒飯均價是6元,兩葷三素,好的店家還會配上水果,的確算得上實惠之選,但記者進行小型民意調查結果卻不盡人意。
在護國大廈上班的吳小姐抱怨,在外吃快餐環境差,還需排隊,但外賣送餐慢,往往點餐后要等一個小時。拿到盒飯的時候,常常飯菜已冷。
快餐的品質是第二大問題。白領普遍認為,快餐尤其是外賣盒飯菜品無法選擇,只能被動接受,很多情況不合自己的口味。市民孫女士認為,快餐店往往會選擇一些較為便宜的蔬菜肉類,好吃談不上,更不敢保證是否新鮮。至于菜品分量,大部分外賣盒飯似乎都比較“秀氣”。
衛生與否是白領不愿意選擇快餐的第三個理由。由于大部分的快餐店都是私人小店,無法直接看到制作過程,衛生與否只能靠店家良心。市民陳小姐曾經親眼見過店鋪小工在臟水里隨意涮涮碗就裝食品,讓她想起來就倒胃口,因此她從不吃外賣盒飯,“根本不知道做菜的時候有沒有洗手,怎么能吃得下去。”一位曾在昆明某快餐店從事過采購業務的張先生介紹,由于快餐低價營銷,利潤很小,不少快餐店都想盡辦法降低成本,甚至用低質量、低價格的產品充當原材料。
盡管抱怨頗多,中式快餐還是有市場。李先生工作5年了,工作忙的時候常常顧不上外出就餐,盒飯是他的一貫選擇。“方便!”李先生這樣總結,“雖然算不上好吃,可是省事,還節約時間。”
剛工作兩年的小陳愛泡網吧,天天抱著盒飯打游戲,“盒飯很便宜。”小陳直言不諱。“在周邊的餐飲店用餐,平均花費都不下10元,而且還得排隊等桌,外賣只要6元,還不用干巴巴的排隊,打著游戲飯就送來了。”
雞肋篇:昆明外賣商家尷尬為何?
市民趙先生看準了附近幾棟商務樓的午餐市場,在塘雙路租了一間民房開起了快餐外賣店,個人初期投資就花了兩萬元。店建起來了,人也請來了,趙先生卻為市場犯起了難。首先是宣傳難以開展,小本生意做廣告不現實,到商務樓下發傳單別人前腳接后腳丟;大樓的保安是個很大的困難,小工去送盒飯常常會被攔下來,非常影響生意。趙先生不得不采取“收買政策”,保安的中午飯從此都包了下來。人手少,規模小,趙先生的快餐外賣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遠一點的訂餐只能放棄。快餐本來利潤就低,加上人工外賣,賺的都是辛苦錢,趙先生感嘆做小本生意困難重重。
記者的朋友鄧小姐開了一家飯館,味道不錯生意頗好。記者提出為什么不考慮做快餐項目,鄧小姐說出了心里話:“其實看起來生意好的快餐店利潤非常薄,真正賺錢的很少,生存很不容易。我也曾經想進入這個行業,但觀察了很久,還是覺得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