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點,一家24小時營業的火鍋店前仍停滿就餐客人的車輛。 本報記者 來 潔攝
深夜的北京街頭行人和車輛稀少,然而燈火通明的金鼎軒方莊店卻是一個熱鬧的世界,歡快的音樂和服務員熱情的招呼撲面而來。無論樓上樓下,還是散座包廂,都坐滿了吃夜宵的客人,笑語喧嘩響成一片。
“我們店24小時營業,客人隨時都有飯吃,晚上也有正餐的炒菜,不過夜宵更優惠,從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30多種廣式小吃每種48元。”服務員趙春婭一邊麻利地清理桌面,一邊介紹菜單。“我也記不清每天晚上翻多少次臺了,凌晨三四點的時候客人都經常找不到坐位。”趙春婭的話說得沒錯,記者起身離開時,立刻有兩位在一旁等候的客人走了過來。
生意紅火的金鼎軒只是北京眾多24小時店中的一個。近年來隨著夜晚活動人群的不斷增多,24小時經營模式在北京得到快速發展。
便利店、餐館、書店
經營業態日漸豐富
24小時營業模式最早出現在銷售生活用品、食物的連鎖便利店。2005年,上海就有3000多家通宵營業的便利店,通常開設在繁華商業地段或者居民區,店面不大,開架售貨,一些商店還提供繳納電話費等便民服務。靈活、應急、便利、快捷,是便利店最突出的特色。“Hi————24好鄰居”便利連鎖店永安路分店店長曹華說:“晚上8點到12點是我們營業的高峰,大超市一關門,我們的客流量就明顯增加。在早晨多數店鋪開業前,我們的生意也很好。”
近些年來,看好24小時營業模式的商家們紛紛加大了市場開掘力度,經營業態也逐漸拓展到餐館、書店、藥房等。
日前,麥當勞中國區副總裁羅凱睿宣布,麥當勞將加大24小時餐廳業務的推廣力度,旗下超過半數餐廳將加入到24小時營業的行列。目前,麥當勞在國內的800余家門店中已有400多家實行“24小時營業”,北京一年內就增加了30多家這樣的餐廳。此外,馬華拉面、永和豆漿、避風塘茶樓等中式快餐紛紛布局設店,就連主攻中式正餐和小吃的眉州東坡集團也不甘落后。眉州東坡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郭曉東說,眉州亞運村店作為24小時店,經過一年半的市場培育期,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果,近期準備把團結湖店也升級為24小時店。
地處五道口的光合作用書店是北京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晚上經常能看到不少周邊的學生和居民在此看書。王先生說:“我經常下了夜班就到這里呆上一個來小時。晚上在這看書,既安靜又涼快,我很喜歡這個愜意的氛圍。”光合作用書店主管品牌銷售的一位負責人說:“這家24小時營業的店已經開了4年,此前我們在廈門還開設了一家。”
北京的夜晚讓商家們發現商機,亮如白晝的商店喚醒了北京的夜。因工作需要頻繁往返于京穗兩地的李先生,對這個變化頗有感慨:“過去,才晚上10點多,好多商場店鋪就不營業了,想吃個夜宵都很難。現在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