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目標客戶
耐心培育市場
曹華說:“我們的店雖小,但是操作靈活,服務周到。”在這家可利用面積不到50平方米的便利店里,貨物種類達到2200種,包括冷藏、冷凍、煙酒飲料、百貨等10大類,日常生活的各類必需品都能找到,這個季節最暢銷的是水和休閑食品。此外,個別便利店還會為顧客提供簡單的熱食,包括茶蛋、牛奶、包子和盒飯等。
“到餐館吃夜宵的多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郭曉東介紹說,“他們的消費很理性,一方面對菜品口味、店堂環境等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希望物美價廉,價格比較便宜。針對他們的特點,眉州開發了特色夜宵,除了通常的烤羊肉串,還有烤鯽魚、烤藕片等特色燒烤,有上百種的麻辣燙,還有玉米粥、紅薯粥等多種粥品,人均消費20元左右。此外,眉州對夜間服務質量也提出了嚴格要求,保證服務不打折。”
24小時營業,意味著為更多的顧客服務,同時也意味著投入更多的資金,承擔較高的人力、水電等運行成本,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此目前開展得并不充分。方莊美食街上,除了客流絡繹不絕的金鼎軒,大多數餐館已經歇業。上海首家24小時營業書店————思考樂書局浦東店在堅持了一年半后,終因虧損500萬元于2005年3月停止營業。部分藥店也因為“守一夜只賣20元”,悄悄退出了24小時服務模式。同時,洗衣店、水店等更多消費者需要的服務業夜間營業的不多。
“通宵營業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只有在商家具有較強的實力,并且能夠實現收支平衡的情況下,才適宜使用。快餐店、便利店等24小時店提供的是標準化服務,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在推行24小時營業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行業信息部主任楊青松說,“目前,國內的24小時商店發展較快,但由于各地生活習慣、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實現普遍盈利還有待時日。盡管現在過夜生活的人增多了,但晚間客流仍然需要一個培育期。”
“隨著都市夜生活的豐富,晚間的消費需求肯定會逐漸增長。這個市場有很大的潛力,但是需要耐心培育。”郭曉東對24小時經營模式很有信心,“24小時餐館是一個循環的概念。24小時營業不能光算夜間的人力、水電等成本賬,而應該‘全天候’通盤考慮。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保持一個‘美食+合理的價位+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的定位。這樣會給顧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會讓他們更認可企業的品牌,消費起來也會更加忠實。同時,企業通過標準化的生產和現代化的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夜間的物流和人力成本。”
便利店在午夜12點到凌晨6點這段時間內,客流量非常少。但是,曹華有自己的理解:“24小時是‘好鄰居’打出的牌子,擴大了我們的知名度。”快客便利店午夜至凌晨的銷售情況盡管不如正常銷售時段,但24小時營業是便利店區別于其他零售業態的一種特色經營模式,也是便利業態對于其他業態的一種時間經營上的彌補。24小時的經營模式體現了便利店倡導的“便利、快捷”,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大賣場、超級市場、購物中心在營業時間上帶給消費者的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