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310萬人,其中九成以上將居家養老。難題接踵而至:很多老人住在多層住宅的頂樓。爬樓梯,將是一件越來越吃力的活兒。
給多層住宅加電梯———類似呼聲最近不斷見諸媒體。有人稱:這很可能掀開我國舊建筑的新商機。
喜新厭舊是人的本能,當“舊”夠不上古董收藏級別時,很多人對“舊”東西就開始了嫌棄。假如換種眼光看,像舊樓配新電梯一樣,“舊”物品中也孕育著豐富的商機,“舊”商機發新財完全有可能。
舊樓裝電梯,物業獲保值
同樣在市中心,帶電梯的多層公寓比同區域的普通多層住宅,每平方米售價差別可達近萬元,以50平方米計,單套差價可達近50萬元。同樣在市中心,有電梯的多[cye.com.cn]層住宅相比沒電梯的多層住宅,兩室戶年租金相差3萬多元。
舊的多層住宅配新電梯,不僅給業主帶來了方便,物業還得到了保值甚至升值。
舊樓翻新,在日本、美國、德國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房產開發模式,目的是讓這些老舊的建筑與時俱進,不至于因為內部設施落后不能滿足居住需求而掉價。
在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當舊住宅不再能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時,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進行拆遷,或是拆遷重建的收益較低,在相關法規政策的保護下,由非營利性的社區組織主導,由開發商對原有的建筑、綠化、道路、市政等進行改建、翻新,從而改善小區的環境景觀和居住品質。這樣做,業主和開發商雙得利:開發商賺了工程錢,業主的物業增了值,租金得以提高。
不僅是數十年前的多層建筑沒有電梯,即使是新建的六七層高的住宅大多也沒有電梯。統計數據顯示,上海七層樓以下沒有電梯的多層樓房面積約1.5億平方米(逾20萬棟)。可以想見的是,當老的多層建筑安裝電梯后,會引發連鎖反應:近幾年新建的多層建筑就會顯得落后,也會要求安裝電梯。為此有關部[cye.com.cn]門測算,20萬棟多層建筑至少加裝電梯20萬臺-30萬臺,而加裝每臺電梯的成本在12萬元—15萬元之間,按此推算,該市場的需求總額至少200億元以上。
連鎖反應還將波及別墅。由于我國人多地少,尤其是京、滬等大城市的別墅往往是占地面積小、往空中發展,因此獨立別墅也有三四層高,疊加別墅造到六七層高,同多層住宅相差無幾。而別墅擁有者大多經濟條件優越,隨著年歲增長,他們也會希望在別墅中裝個小電梯,而10多萬元的電梯設備費在他們看來應該不成問題。
電梯商自然喜笑顏開,開發商也有好處。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再加上土地政策的變革,今后,開發商拿新開發用地建設新房將會越來越難。一些在土地市場上沒有機會并且具備一定眼界的開發商將會把眼光轉到舊樓翻新、社區改造上面,有專家已經預示,舊樓翻新將是樓市的一個新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