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費,走進社區聽訴求
隨著文化消費走進社區聽訴求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消費已成為廣大百姓日益旺盛的生活需求。記者走進廣州市一些社區了解到,“讓文化消費走到家門口”、“期待更多廉價文化消費”、“多層次提供文化消費”等越來越成為居民對文化消費的訴求。
文化消費在社區需求旺盛
走進廣州市各大社區,記者深刻地感受到,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已實實在在地改變了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之余,人們再也不滿足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單調乏味,“今天下班后做什么?”——這句常聽到的問話,意味著人們已開始精心設計自己的業余生活,泡吧、K歌、健身……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靠近商業繁華路段的社區,居民們能方便地就近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消費項目。
家住廣州市天河區崗頂附近帝景園小區的于蘭女士,每天下班后的業余生活被各種健身項目安排得滿滿的。她樂呵呵地說:“現在兒子上高中住校去了,先生公務忙回家晚,我則從家務中解放出來,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她在小區附近一家大型健身場所辦了一張卡,2009元一年,不限次數不限時段使用,可以隨意選擇健身館里提供的所有健身器材以及形體舞、肚皮舞、瑜伽等全部健身項目。“平均下來1個月才花160多元,每周去3次,每次的費用僅13元左右,費用確實不高。累了還可以休息、上網、桑拿、沖涼,服務相當完善,真是豐富了我的業余生活。”
記者同時發現,在一些非商業繁華區,附近社區的居民享受到的文化消費場所相對就有限了。廣州市流花路周邊居住著較多的市民,然而由于靠近火車站,且行政和商務場所居多,開設在社區的文化消費場所較少,且收費較貴。
無奈之下,這些社區的居民就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拼團消費”。廣州市流花路陸軍總醫院附近一處小區的居民,利用小區空地將健美、健身老師請到社區來教課。姜蘭英阿姨參加了健美操、形體舞、瑜伽3個班。她告訴記者,一般十幾個人組團,每個人每月根據自己所參加的班交納費用,如健美操班每人每月交25元、形體班交50元、瑜伽班交80元,每星期每個班上1次課,累計下來,她一個月要花155元。“比在附近的健身場所至少可以節約6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