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樓”,輸入人才
深圳與上海在創業文化上有什么區別?高新辦主任張恒春回答這個問題時提到一本書:《地區優勢:硅谷與128公路地區的文化與競爭》。從自由高頻的人員流動、野心勃勃的創業欲望、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上說,深圳確實更像硅谷。而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也大大提升了深圳“中國硅谷”的想像空間。
但要成為硅谷,深圳有不容回避的“軟肋”:這座城市至今只有一所在國內排不上號的地方大學,隨著內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崛起,改革開放之初“孔雀東南飛”帶來的人才紅利時代,也正在無情地離深圳而去。2007年深圳市人事局發布《深圳市人才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深圳人才市場供需比為1:1.08,求職人數呈明顯下降趨勢。
人才的缺失,長久下去將對企業的創新能力造成傷害,對作為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高新技術產業園來說,更是缺乏了打造公共技術平臺的源動力。為解決這個問題,1999年,深圳虛擬大學園成立。不過,所謂的大學園,很長時間只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區的一棟大樓,建筑總面積才1.5萬平方米。
這個“無中生有”的創舉曾引起“做秀”之議,但至今,高新區虛擬大學園已引入51家國內外大學入駐。截至2007年,累計培養各類專業人員82170人,孵化企業415家,獲得專利155項,被認定為“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
當記者踏進虛擬大學園的大樓時,周圍正在大興土木———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產業化基地大樓都在火熱建設中。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陳綺東還在工地裝了個攝像頭,以便隨時監控建設進度。“剛來時我們是有顧慮的,但沒想到深圳政府的服務如此高效、專業。”陳綺東說,深圳市政府為大學和企業建立了經常性的信息溝通,大學可以向企業提供實習生,為企業提供培訓課程,到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園區內還定期開官產學研洽談會,為大學的技術找“買家”。目前,香港科大有6家公司在虛擬大學園孵化成功,還與中興、富士通等企業合作開發了項目。“我們對這里的發展很有信心,所以拿出錢來蓋樓。”陳綺東說。
虛擬大學園之后,2004年“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內設立,包括英國西南英格蘭地區發展局、匈牙利技術中心等31家海外機構入駐,至今已為深圳引進了73個企業和項目。
在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看來,虛擬大學園和國際商務平臺從全球“引智”所辦的研發機構,與重在基礎研究的傳統大學和科研院所相比,顯然更強調技術實用主義。“從正統的觀點看,有些劍走偏鋒。但深圳就是這樣一個市場化生存的城市,這也是其創新力的來源。”
“一條路”,暢通融資
滬深股市近期大挫,創業板遲遲未推出,但在深圳,“上市”仍然是最能引起企業興趣的話題。
“目前還是等待時機,希望能在創業板上市。”芯邦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張華龍說。作為全球最大的U盤閃存控制芯片供貨商,芯邦放棄了在納斯達克或香港紅籌上市,轉投創業板。像芯邦這樣苦候創業板的種子隊企業,深圳有1100家。
而想讓“技術創新”單輪驅動變為“技術創新+資本市場”雙輪驅動的,不光只有企業,還有政府。
2005年底,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規劃了“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引導和支持創新型中小型企業,走“股改+托管+私募→成長+上市”的發展路徑。其中,進入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制公司的企業,將獲得政府資助10萬元,進入上市輔導的企業可獲得100萬元,上市企業可獲得100萬元,在深交所上市的再補助100萬元,企業可累計申請資助,最高資助額310萬元。基本覆蓋企業上市前的費用,將企業上市成本降為零。
“上市當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最好的路徑,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但即使企業上市暫時受挫,也不至于在等待的過程中受困于資金,企業可以通過一輪或幾輪面向合格投資人的股權私募,解決融資問題,更重要的是,‘路線圖’將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國(華南)國際技術產權交易中心、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副總裁張偉良告訴記者,“結合國內產權市場的實際情況,政府有責任做一些培育工作。”
除政府直接資助外,深圳市還在全國率先嘗試私募股權基金來投資支持路線圖計劃中的創新型企業。比如國內首家有限合伙的私募股權基金“南海成長”,由高交所設計并發行,首期出資額為1.62億元,全部來自于民間資本,投資范圍為擬上市企業股權,其中投資于“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資助計劃”企業的資金不低于50%。
多方合力下,目前,“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已成功推動20多家企業公開上市,100多家完成改制,200多家托管上市。雖然創業板的上市競爭尚未見分曉,但深圳企業在中小板已盡顯數量優勢:全國中小板的222家上市公司中,深圳獨得22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企業上市榜首。不僅如此,深圳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充足,已經形成了漂亮的梯隊。
2007年底,在第六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宗衡提出“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國家中小企業融資中心、創業投資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隨著創業板的啟動,深圳中小企業的優勢也許將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