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應:僧多粥少
面對擔保公司提出的質疑,政府又是怎樣考慮的呢?
“我們就是要比省里和市里的標準更高。”永嘉縣政府金融辦副主任胡勝告訴記者,7月28日,他們已從申報的10家企業中篩選出兩家,進入第二輪的擇優確定階段。盡管胡勝沒有透露兩家入選企業的名字,記者獲悉,其中一家是知名企業奧康集團。
記者輾轉聯系上奧康集團新聞發言人周威,他表示:“因為還沒有最終確定,也不方便發表看法。至于如何具體操作,我們也在探索階段。”
記者聯系上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詢問該市小額貸款公司的籌建等狀況,他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均未予以正面回應,只是說,相關情況應向浙江省金融辦咨詢。
記者試圖聯系上浙江省金融辦,該辦副主任盛益軍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另一名工作人員吳軍則以“在外開會”為由拒絕接受采訪。
一位溫州官員解釋說,提高門檻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溫州的民間資金充沛,想申請小額貸款公司的企業非常多,他們的熱情也非常高。而這次的小額貸款公司名額有限,只有16個。在供不應求的局面下,只有提高門檻,讓更好的企業進來。
記者獲悉,為了平息各方面激烈的牌照爭奪,政府有可能通過協調,讓一些企業通過聯合的方式,“抱團”組建小額貸款公司,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
專家點評
不宜讓工商局來管
7月28日,浙江省工商局出臺《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擔當起小額貸款公司日常監督管理負責人的角色。他們能唱好這出戲嗎?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子奈認為:“小額貸款公司不是銀行,沒有納入正規的金融監管。可是圈定工商局來承擔監管責任,我覺得有待商榷。盡管小額貸款公司是依據《公司法》成立的,但它的運作有特殊性。就目前工商局的行政職能劃定來看,并不適用。難就難在工商局似乎沒有懂金融的人員,如果要管好小額貸款公司,是不是應該增設一個專門的科室?”
李子奈同時對浙江各級政府提高門檻的做法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央文件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定位是服務農村小企業和農民。根據目前浙江省以及溫州市下發的具體規程,小額貸款公司有可能達不到收編民間游資的目的,也可能無法為中小企業融資解決實際困難。
“原因很簡單”,李子奈分析說:“溫州地下金融非常活躍,但規定只有骨干企業才能做小額貸款公司的發起人,就等于把民間借貸機構擋在門外,它們還是無法公開合法化。還有單筆貸款不超過50萬元的規定,以溫州當地中小企業的狀況,50萬元根本是杯水車薪,別說輸血了,打點滴都不夠。”
對此觀點,溫州市發改委一位副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贊同:“小額貸款公司的準入門檻這么高,只有資金雄厚的大企業才有這樣的實力。而大企業申報的初衷更多只是獲得從制造業進入金融行業的通行證。真正最有需求的中小企業卻被拒之門外,它們的融資困局可能得不到改善。”
“按溫州市金融辦制訂的時間表,9月份小額貸款公司就要正式上線運營了。但我估計他們能在10月份確定這16張牌照具體怎么分配,那也算快的了。”這位官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