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競爭的決定性力量
筆者以為,中國企業能否在未來20年的競爭中獲勝,在于中國企業家要對以上幾個問題有清醒認識。此外,還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有沒有具備國際化的理念和視野,企業的普遍性強不強。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大國中對外開放和全球融合度最高的國家。即使在本土市場,民族企業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在這種新的競爭格局下,如果企業的視野太過本土,很可能,有一天會被跨國公司所掌控。縱觀那些優秀的Cye.com.cn跨國公司,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IBM,它們從不把自己定位于美國企業。相反,它們在戰略上早已把自己視同一家全球公司。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公司,要在主流產業上掌控話語權,也必須將戰略思維擴展到全球。
能不能對自己下苦功夫。管理,就是對自己下苦功夫。領導者并不是最好的管理者,最好的管理者是員工自己。像柳傳志、張瑞敏那樣提出管理思想并自行強化落實,靠個人魅力領導的年代,正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個人英雄式CEO必將謝幕。而像豐田汽車一樣,每個員工都是優秀管理者的時代必將到來。在百年跨國公司面前,中國的許多企業還是孩子,人家已走過的路,就是我們將來要走的路;我們要摔的跤,也可能是人家已經摔過的。踏踏實實,克服急躁和冒進,更利于中國企業健康成長,增強競爭力。
能否做好戰略鎖定。縱觀全球所有的成功企業,他們的戰略描述都做到了兩點:清晰與專注。戰略清晰使上下同欲,使戰略成為可溝通的指導思想,成為指導具體戰術行動的原則。戰略清晰,也使企業更加專注,使戰略涉及的目標集中,企業領導者精力的投入、企業資源的分配都能聚焦于組織所定位的有競爭力的業務。在目前的中國企業中,專心專注做得最好的是萬科,當其他企業在不斷做加法的時候,萬科卻在不斷地做減法,抵抗住各種誘惑,用專注所帶來的競爭能力,贏得企業的快速發展。與之相比較,有些企業家思路不清晰,雖然很勤奮,但忙的似乎是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務,而不是真正重要的或者應當關注的事情,很多人因此迷失在習慣及成功后的自戀之中,必然無法贏得未來的競爭。
職業化素養能否達到相當的高度。培養職業化的專業人才是中國企業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在競爭中爭取優勢的重要方面,但除極少數企業外,絕大多數中國公司管理層和員工隊伍的職業化程度并不高。要提高企業的職業化水平,先要對企業文化進行變革,營造民主、信賴、富有人本精神的企業文化。此外,企業的治理結構、管理架構等都要進行適當變革。(史永翔 作者系著名企業管理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