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人流量的增加,給中國的機場運營商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快速提升機場零售運營收入的時代已經來臨。
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
中國航空業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中國民航總局統計顯示,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近5年來年均增長18%,2007年達到了3.88億人次。經濟的強勢增長帶動了旅游觀光業的蓬勃發展,引發了對航空旅行的強勁需求。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預測,中國將于2016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旅游經濟實體。這意味著短短數年后通過中國機場的旅客流量將比2007年增加兩倍。
機場旅客流量的飛速增長以及零售業態根本性的變革,正為中國的機場零售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
“綠葉”應變“鮮花”
盡管潛力十分巨大,但與國際先進機場相比,國內機場在零售業上的收入卻顯得相形見絀。據中國民航總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劉少成介紹,2006年中國所有機場服務收入為228.5Cye.com.cn億元人民幣,其中非航空業務收入占比不到40%。在非航空業務收入中,機場零售業收入所占比重為1/3左右,總的市場規模在3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2006年全球機場零售市場總值達到了240億美元。
據了解,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國際樞紐機場的非航空收入(主要為機場零售收入)一般占其總收入的60%至70%。相比而言,中國內地三大國際機場的平均水平現在只有30%左右。
造成中國機場零售業發展滯后甚至機場手握“金蛋”卻發生虧損的原因,根源在于體制性制約。商業經營在過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機場零售只是充當“綠葉”的角色。
銀河證券分析師毛昂指出,國內機場在零售等商業開發上,往往“肥水不流外人田”,機場下面設立商貿、旅游、廣告等子公司。既有的機場零售業務也往往環境較差,布局分散,缺乏統一管理。餐飲、商業、服務上的相對壟斷性還造成機場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居高不下,乘客無力或不愿在機場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