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有很多原因能讓人記起2008年的秋天。但眾多“奶媽”也許會記住,從這時候起,她們生意重新興隆起來了。
形形色色的廣告開始出現。由于事發突然,人們顯然還沒來得及想好自己心目中的“奶媽”有什么標準。
在北京,類似的招聘廣告只是粗略地寫著“要有愛心”。而一份看上去比較詳細的“奶媽”招聘廣告,則顯得思慮更周到,除了要求“身體健康”、“家庭成員同意工作”、“上崗前需經過體檢”這些要求以外,不忘加上一條“有大專以上文憑”。
不但過去冷清的生意開始好起來,“奶媽”的身價也猛增,據悉,一年前,比較昂貴的職業“奶媽”,月薪能到6000~8000元,而如今,一名“奶媽”只要拿出自己的本科畢業證來,每個月能賺到2萬元。
即使是比較普通的“奶媽”,6000元的價格也是必需的。這個價格得到許多人的認可。要知道,在此之前,孩子一個月的口糧也要花上幾千元,現在,多花點錢,買到的除了“母乳喂養”這樣的健康概念,還有個心里踏實。
“現在大家都沒有安全感。”一位家政公司老總如此評價道。而他的許多同行則不如他樂觀,據報道,上海一家家政公司負責人一邊觀望,一邊給出如下理由:作為商品的奶水,同樣“涉及食品安全問題”,風險太大了。
一涉及“安全”,話題就緊張起來,而探討“由誰負責”這一問題的記者,得到的答案也開始模糊和官樣。工商部門的回答是,“相關法規并沒有禁止家政公司開展奶媽業務”,勞動部門的相關人員則表示,“目前沒有關于奶媽職業人員上崗方面的政策”。至于專家給的建議,和以前一樣還是套話居多:“雖然母乳喂養需大力提倡,但雇用乳母必須十分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