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師傅”帶的72個徒弟也不簡單,都是有創業理想或者已經開始創業的在校學生,并且個個都是經過層層考試、面試選拔出來,他們中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
浙大團委副書記阮俊華說,他們本打算讓一位企業家結對一位學生,但最后,由于參與者均是學校各個層面的精英分子,老總們開始紛紛“擴招”。
據悉,寶石控股集團董事長阮小明到杭面試“徒弟”時,還專門帶來了人力資源總監、總經理,最終收下了4名徒弟;潔麗亞集團董事長石磊收下了7名徒弟,綠盛集團董事長林東也把徒弟指標從3人增加到了8人。
阮俊華說,其實這些企業家“師傅”也“悄帶”著一些私心:看能不能發現適合自己公司的人才。“德意控股”董事長高德康說,有一個詞叫“教學相長”,參加“導師帶徒”,相信在教這些學生的時候,他們也一定能夠帶給自己新的東西。
如今,不僅指導徒弟學生們實踐,作為大學生的實踐導師,這些企業家還到浙大與學生交流、開設講座。林東說,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集體,他們身上蘊藏的創新力也是自己學習的動力。“說不定‘徒弟’們的靈光一現,可以成為有市場價值的項目。”俞春雷也說,培養人才是個長期工程,如果能通過這個機會跟大學生進行深層次溝通,發掘出有潛力有能力的人才,對于企業也是件好事。
浙大公共管理學院2006級學生胡欣認為,企業家“導師帶徒”帶給大學生的不僅是創業和經營的方法,還有企業家自身的經驗和信息。成功創業肯定需要一流的心態、方法、技巧和能力,與企業家面對面地交流,可以感受企業家們創業的艱辛,直接總結、借用企業家的經驗教訓。而在梅杰看來,把企業家引進高校,讓他們作為學生的實踐導師,可以使自己早點接觸社會,而跟隨知名企業家參與企業決策、體驗創新創業,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浙大團委對此的解讀是,優秀大學生應該擁有兩只堅強有力的翅膀:突出的專業學習能力和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優秀大學生們通過企業家成功經驗的分享,目的就是強健學生的另一只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