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這一群體中既蘊藏著巨大的創業積極性,又具備創業的可能性。相對本科生而言,他們接受了系統的專業教育,開展科技創業有更扎實的專業知識的支撐。而且,他們有著更為豐富的生活和工作閱歷,社會實踐能力較強。但高校傳統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的學科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創業教育。研究生培養的目標也僅限于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還未把創業型人才培養納入到研究生培養目標體系之中。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僅體現在開設一些創業課程,如《創業學》、《創業教育》等選修課。高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自身缺乏創業經驗,難以指導研究生從事創業實踐。研究生在創業實踐上形式單一,缺乏多樣化、層次化,校園創業環境不理想。
另外,從研究生創業的社會大環境而言,盡管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和高層次人才創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資本市場落后,創業投資處于起步階段,研究生創業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而且,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研究生畢業面臨的選擇就是就業、考博和出國,整個社會和家庭缺乏對研究生創業精神和風險意識的培養教育。
在上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研究生創業的潛力并未發揮出來,自主創業還沒有成為研究生就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加強與創業相關的法律、金融、風險投資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我國應大力加強研究生創業教育,激發研究生的創業熱情,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創業實踐探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