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強是深圳本地青年,靠著父輩創下的家業和集體的高額分紅,過上了出有車、住有房的生活,被人們稱為“不讀書、不做工、不經商、不務農”的“四不青年”。參加培訓后,葉玉強迷上了書,3個月看的書比以前3年都多。他又遍訪名師,到處聽課、聽講座。
半年后,葉玉強的第一家餐飲企業在深圳寶安創辦起來。團組織又組織他和一些深圳企業家赴浙江考察,他的人際交往圈從原來的一幫吃喝玩樂朋友全部變成了注重管理之道的企業老總,他的餐飲公司也借鑒了很多成功的運作辦法。
通過這種前端是創業輔導,對創業青年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后端是創業服務,對創業青年開展政策、資金、法律服務等方面的扶持的培訓方式,近兩年在寶安已經培養了1000多名像葉玉強這樣具備初級創業能力的本地青年。
在龍崗區,已經有700多名本地青年成功創辦了年產值50萬元以上的經濟實體,涉及建筑、零售、教育等30多個行業,造就了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品牌,一大批青年企業家成為深圳青年自主創業典型。
而整個深圳市,2007年開始面向20萬本地青年開展自主創業行動,通過舉辦“創業大講堂”、創辦你的企業(SYB)專業培訓等形式,當年就有2.27萬名青年從中受益。
大學生:社會實踐打牢就業創業基礎
這個寒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黃科龍的身份很特別,作為深圳市南山區龍聯社區工作站的站長助理,他在桃源街道辦事處所屬的龍聯社區忙碌的身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到放學時間,這里的“四點半學校”就開學了。放學回家的小朋友陸續到達社區專有的圖書室,轄區內離退休老人組成的義務講師團就成了孩子們的貼心老師。
今年春節前,大學生站長助理還為孩子們舉辦了一場“新年新夢想”老少暢談會,老人和孩子在這里暢談過去一年的快樂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