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不領情?
補助標準偏低,培訓機構實力有限,培訓期間沒收入,生存壓力大
與郭瑞川等看法不同,江蘇徐州豐縣王溝鎮農民王華軍對拿培訓券上勞動部門的培訓班興趣不大:“我們這里的培訓班水平都不怎么高,主要是些縫紉、電腦技術什么的,學了也不好找工作。真正數控車工這樣的技術,一般的培訓班教不好,好一點的培訓都要收3000元左右的學費,除去政府補助,一般自己都要花2000元左右。”
王溝鎮農民劉尊信則反映說:“附近有的縣開發區招工,可先進行崗前培訓,還能拿些生活補助,我看沒必要自己掏錢去上這些培訓班。”
記者在調查時了解到,對于“培訓券”這樣政府辦的好事,一些農民工并不領情,一些鄉鎮培訓機構還要上門去做農民工的思想工作。究其原因,一是農民工認為補助標準還是偏低,想學好一點技術個人要花不少錢;二是農村不少培訓機構的實力有限,真正好一點的培訓機構還是在縣城,農民去培訓要支付相當數量的交通、食宿費用,經濟上有些吃不消;三是一旦脫產去參加培訓,一家的生活就成了問題,還得找份工作賺點錢。
“我去領了就業‘培訓券’,但一直沒有去上培訓班。”一農民工告訴記者,“主要還是擔心學了出來不好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