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值得肯定的是,中國現在的創業教育相對以往已經有了很大進步。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創業導師劉永印告訴記者:“早在2000年,就有學校在摸索,各學校分別采用合作或者自己研發的方式展開針對學生的創業教育,比如改良SYB(study your business)的項目資源等。”
創業教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是貫穿在學生整個教育體系的,甚至從小學就涉及,由此可見,創業教育是有長期性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內心產生更多有益的創業想法,繼而才能最終創業成功。
“作為一名創業者來講,首先在做事業之前,要對項目做一個系統的分析,對團隊有一個合理的組建,對資金有一個理性的籌措,其次要做到務實,尤其是有準備的大學生,我反對大學生非理性創業,你的專業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團隊把控能力,管理和溝通的有效性,甚至對財務的管理和分析是不是能夠到位,這些都決定了Cye.com.cn你是不是能夠理性參與到創業行為當中去。”劉永印說,創業一定是更高的職業能力表現,你是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個領導者,在整個的創業行為中,必須有一個引領作用,必須有自己的創新思維,要有更寬泛的職業維度,去參與市場競爭。”
劉永印告訴記者:“創新創業意識跟社會實踐意識有直接關系,在職場中,需要有非常強的不斷發現尋找商業機會的敏感度,有效的信息,能不能第一時間把握是需要思考的,大學生對于創業來說不單純是平時的專業知識學習,更要具備跨領域、跨專業的復合型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創業導師,劉永印提醒要創業的畢業生:“創業實際上是一個潛在的、多維的、立體的、多元的,而且是需要不斷改進、完善、調整、擴充的,創業不是玩,有商業機會,還需要把控商業機會的能力到位,現在的大學生不缺想法,缺的是有效可行的系統化思維,想法是瞬間即逝的。”
由此看來,以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解決目前的就業難問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盡管有數據表明,現在有創業意愿或想法的大學畢業生已占到總數的近八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業和準備創業是不同的,對于馬上要走出校門的應屆生,要有足夠的創業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