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萬能網絡啥都能買到
除了衣服、鞋子、化妝品可以在商場試好選好,再到網上撿“和”之外,生活中的重慶網絡購物強人,依托現實商場看貨選貨,甚至在網上購買材料裝修了一套房屋。
家住渝北區龍溪街道春風城市心筑的小崔和妻子裝修新房時,連家具、床都是在家具城看好之后,在網上購買的,整個小戶型裝修下來比鄰居便宜了近兩成。他說自己的朋友中還有更強的人,連墻紙都是墻紙店里看好,把貨號記好,直接向韓國的廠家網站購買。
小崔的鄰居趙先生受到啟發,他正好要更換自己私家車的4個汽車輪胎。在家附近的汽車修理店找到師傅反復比對,選中了固特異安殊195/55R15型號的輪胎,汽修店的價格叫價900元一個,趙先生連價都沒有還,只是反復查看了這一型號的輪胎。回家果然在網上找到一家重慶本地經營“固特異安殊”輪胎的網店,同樣195/55R15型號的輪胎,網店開出的價格僅為640元一個。而且,同樣也可以在江北安裝,這一下就便宜了一千多元。“在網絡社會,好像什么東西都能在網上買到。”
根源
“誰讓商場賣得貴”
“這種感覺是不太好,但是也沒有哪個法律規定試了就必須買啊。”消費者樊潔說,貨比三家本來也是顧客的權益,只不過原來的對比方式有局限性而已。現在購物者把對比的范圍拓寬了而已。
盡管樊潔說得振振有辭,但她說自己悄悄看貨號時,感覺上還是有些心虛。“主要是有點對不起售貨員跑了幾次拿鞋子來給我試。”她和同事張露都認為,讓更多的顧客通過網絡撿“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價格實在差太多。“如果只相差幾十元,我絕對不得這么麻煩地從外地購買。這是一種新的省錢方式,該省就要省。”
為了從省錢和不得罪售貨員兩者之間取個中間值,樊潔表示:“以后就不選周末去逛街,找人少的時候去逛,這樣不會過分麻煩售貨員,我心頭要舒服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