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姜曉烽在深圳歡喜谷開了一間制造蠟手模型的蠟手工作室。把手放進蠟燭液里浸一下,再放進冷水里冷卻。如此數番后,手上就結了一層晶瑩剔透的蠟;然后慢慢把蠟從手上褪下來,修整好蠟手,再放進染料里浸一會,一個鮮艷.獨特的蠟手就成型了。整個作品的制造進程只須要2至4分鐘即可完成,由于蠟手由人手外形浸染形成,可以做一個手的姿勢,也可做兩只手相握等姿勢。因此,不少父母孩子.爺孫.情侶都用這種獨特的方法來紀念彼此之間的感情。蠟手工作室開店后當月營業額即到達2.5萬元,開業半年來平均月銷售額在3萬元以上,月利潤在50%以上,姜曉烽的蠟手工作室很快便在“寸土寸金”之地站穩了腳跟。姜曉烽的蠟手像生意越做越火,他正規劃在全國發展連鎖店,他覺得老百姓的喜好,就是他最大的商機記者:何教授怎樣對待這個問題?
何翔皓:實際上做創新的產品蠻多的。他也是出售一種新奇的東西,給人留下一種永恒的記憶,我在想另外一個問題,創新從什么角度去切入它,能夠找到這些點,這個問題是很主要的。我想起過去一個故事,20多年以前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在火車上,一個經濟學家和一個個體戶正好坐在一個車廂里面,然后,經濟學家看到個體戶大包小包拎了很多東西,都是廣東的服裝。經濟學家就說,你有這么一大堆服裝,是不是因為廣東生產比擬便宜。個體戶說不是,是因為廣東的服裝比擬好看,具有新奇性。我拿到北京來賣,輕易賣。經濟學家一下子想清楚了,為什么我經濟學家當時是掙82塊,你個體戶是萬元戶,觀念上是不一樣的。所以創新是第一個要點,我認為是觀念上的創新。
朱開友:剛才我看了這個產品以后,回想起我創業的時候,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起步,先從農村開端,應該說我曾經組織其中投資,從他人那兒借了幾千,搞了原始的產品叫做蠟燭。這個蠟燭很簡單,放個芯,簡單的用塑料倒成的模具就可以用。看了以后,什么叫創新,創新是在反向思維,先進的東西比擬的前提下,找出差距的定義。我認為就叫做創新。剛才何教授講的,別人走的路線,我換另一條路線,但是這條路線的優勝性是什么,從它的優點中,找出更新的東西,這就叫差距,差距推出來就是創新的行為,我認為這個就勝利了。不管是商界的企業家,還是工業界的企業家,都在注重調劑自己的產業結構.思想結構,有沒有反向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