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變通
看準了方向要堅持,但走錯了路卻一定要及時“掉頭”。這是王瑛在“大海里的游泳池”學“游泳”最重要的經驗。
王瑛的開業準備很細致:店鋪裝修十分舒適,茶杯飲料也齊全,就連邀請函和會員卡都印得很精致。但連續兩周的白板業績給了她迎頭一擊。所幸,王瑛懂得及時反省創業思路:商場里總共有9家賣十字繡的店鋪,競爭密度太大。咬咬牙,她決定放棄自己最熟悉的十字繡。
在對市場的觀察中,她發現幾家DIY手工制品小店在商場做得很火熱,“附近學校密集,學生大多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送人。DIY會有市場”。抱著“試水”的想法,她把原本計劃用做小店禮品的手工美容皂改裝成“DIY香皂”,反響果然不錯。緊接著,她便推出了“快樂DIY”系列,并連續作戰兩天兩夜,重新設計了小店的燈箱、名片、宣傳單、會員積分卡……如今,想從“DIY”中尋找快樂的朋友越來越多。
怎樣讓夢想照進現實?
關鍵詞:風格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很多大學生在創業伊始都會花盡心思打造自己的“夢想小屋”;然而,走進現實,才會發現“夢想”與它的距離。
288號商鋪的李曉婷最初便把小店夢為“古堡的后花園”,紅色的磚墻,藍天綠草,小店的正中還掛了輪胎秋千,所銷售的服裝風格也是“集萬千于一店”。但美麗的童話在現實面前觸了礁:顧客感覺小店“很亂”。
在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李曉婷意識到小店設計過于理想化了。于是,她開始集中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找到了一家為日本女裝品牌加工服裝的大廠為小店供貨。根據日系服裝的風格,她的“古堡花園”也變成了溫馨小屋:藤制沙發可讓客人歇腳,輪胎秋千變成了水晶燈,小小的店鋪里還辟出了專門的有格調的試衣間……當夢想與現實接軌,“回頭客”便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小店中。本報記者鈕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