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告訴記者,很懷念那個時候深圳寬松的創業環境,“只要你能想到,沒有做不成的。”在張亞東看來,那時的深圳,許多行業還是一張“白紙”,在上面作畫要容易得多。
“那時候‘物流’還是一個新名詞,我對這行也不懂,卻不知哪來的勇氣就把賺到的錢都投進去了。”張亞東說,最初的寶鼎威物流公司非常簡陋,一塊地幾個鐵皮房就是一個站點,沒想到卻成了深圳第一個建立在城市交會處的物流點。到今天,這里已擁有300多條國內物流專線,拿到“國家級物流示范基地”的“金牌”,成為全省重點扶持的物流企業。
調查報告針對問題開“藥方”
問題一:政策雖好執行力卻不夠
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深圳民間風險投資渠道并不暢通。王為理表示,深圳在資金方面有優勢,但目前深圳市的創業和風險投資基金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投資取向多為科技類中小企業,因而,在大量新創及發展中企業中能得到政府創業和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的只占很少數。
“深圳市有很多好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執行力度不夠。我們在訪談中發現,一些受訪專家對政府相關優惠政策了解并不充分,對他們而言,政策還僅僅停留在制定層面。而一些受訪專家他們雖然了解了政策,但不知道去找政府哪個部門,在嘗試性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上往往效果不理想。”王為理說。
問題二:創業軟環境有待提高
研究發現,大多數創業者和專家認為深圳創業軟環境有待提高。王為理說:“政府職能部門手續太多,不能為創業人士分憂解難,反而花去很多時間,難以全身心投入創業活動,許多后顧之憂解決不了。”研究報告說道,“創業環境是很重要的原因。而且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的尊重上。初次創業一般都追求小投入去獲得大回報,但很多創業者對行業缺乏思考。另外,在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的享用權上,在深圳,談不上享用。公共基礎設施其實是市場化的,政府沒有免費提供。
問題三:創業人才隊伍沒有形成
報告提出,目前,創業人才隊伍沒有形成,創新意識欠缺。過去創業人士被生活所迫的,大學生就業找不到工作才去創業,主動去創業的非常少。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創業帶動就業”,但具體措施很少。
移民城市比較浮躁,企業有安心做事的人很重要,特別是80、90年代后大學生經驗不足,獨生子女心比較高,但離實際遠。年輕的畢業生對創業熱情不夠,這還與傳統價值觀密不可分。目前,父輩家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考大學找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就可以了。創業被認為是瞎折騰。經歷了社會變革,希望新一代就業者會有新的價值觀。
建議
在硬環境上,研究認為,除了需要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力度,還需要提升硬件水平及基礎設施,提高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的享用權和有形基礎設施的享用權。加快發展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公益性管理咨詢機構,如生產力促進中心等。
在軟環境上,深圳需要花大力氣在軟環境的建設上,比如說人才政策、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創業也好、創新也好,其核心是建立在人力資本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