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公司搶食
新一代草根創業者比過去的“站長”群體更成熟。他們創業之前就學會了面對大公司和互聯網環境的生存技巧。“新的草根互聯網的創業更有技術含量,他們見了VC就不像過去那么激動。”
我要玩創始人劉陽的生存技巧是“不與剛需競爭”,她沒進入大公司密集的行業,選擇用戶一上網就能玩兒的網頁游戲,“只要產品做得好就有人來”。
八月居創始人解鵬輝的創業領域稀松平常,他遭受過早期草根互聯網賺不到錢的痛苦,重新開戰,他盯準了盛大等大公司忽略的領域——暢銷小說。“敏感內容、盜版的堅決不能做。”他對八月居的生存底線了解透徹。
甚至其中的幾家,未來會成為大公司的奪食者。比如美圖秀秀,先是90后瘋狂愛上了美圖秀秀這款幾個按鈕就能讓自己眼睛變大、臉變小的軟件,然后是為寶寶拍照的媽媽們。經歷了8000萬用戶兩年的不斷檢驗,美圖秀秀已經十分成熟。
草根互聯網不再依附在大公司下賺點辛苦錢。除了賺錢,他們還可以和精英互聯網具有同樣的出路,被收購或去上市。
當然,要提醒那些狂熱的創業者,并不是有了光明的前景,創業就是一片坦途。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2010年前半年時間,中國網站總數下降到279萬,“蒸發”掉44萬,其中絕大多數屬于草根互聯網。
蔡文勝也承認,像自己當年那樣單槍匹馬做過億元的域名生意或是做個流量幾千萬的網站比較難了。過去草根互聯網多靠內容取勝,無論音樂、游戲、小說、網址還是軟件下載,不需要很復雜,甚至山寨都可以獲得流量,再轉換成收入。而隨著互聯網環境的不斷規范,靠山寨、作弊、盜版將很難生存。
蔡文勝說,留給草根互聯網的“黃金期”只有三年。他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中國網民已經有4億,未來三年還會快速增長到8億,但之后增速就會放緩;第二,大公司已經開始收購大量優秀的草根互聯網公司,到時候該圈的地已經被大公司圈完了;第三,各個領域的商業模式基本定型。“那時錢會更好賺,但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