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看創新工場成立一年來李開復做的種種鋪墊,都可以視作為建造創新的內部溫室和外部引擎做的準備。
首先是明確創新工場是一家徹底的中國公司。創新工場旗下的企業中秋節后陸續搬入的北京第三極大廈,是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免了3年房租的辦公室。有了北京市的大力扶持,更不必說全國其他省、市、高科技園區源源不斷遞來的橄欖枝。創新工場的人民幣基金吸納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注資,這些布局將有可能打通創新工場未來在本土資本市場上實現退出的新通道。
第二方面,與政府關系同樣重要的是公眾形象。在新浪微博上和180萬粉絲每日的互動,適時的推出個人傳記等。其實,這不僅僅是對普通公眾的影響,也是吸引那些潛在合作伙伴,號召優秀人才加盟的廣告。李開復還懂得利用公開媒體,向一些互聯網平臺巨頭的老板們喊話,然后再建立私交。據說,有的老板是讀了李開復傳記被打動,轉而與工場深度合作。
第三方面,是打通本土人脈,鋪設有厚度的關系網絡,增強創新工場未來投資的安全性和靈活度。李開復既要結交未來有可能并肩應對騰訊、百度這種巨頭威脅的“在野勢力”,還要打通像阿里系這樣可以優勢互補的巨頭的關系。
在產業政治博弈日趨明顯的互聯網界,百度、騰訊都已經宣布要推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阿里巴巴則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淘寶生態圈。這些領域也是創新工場瞄準的Cye.com.cn領域,比如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未來創新工場必然要在幾大巨頭之間斡旋。雖不夠強大,但要爭取生存和發展的創新工場,很可能會奉行中立國瑞士一樣的生存法則,保持內部的平靜和富饒,但對外人人皆驍勇善戰,可以做到不傷害別人,也不要被別人傷害。從這個角度來說,李開復需要成為一位外交家。
實際上,單獨的技術創新和功能創新正越來越難以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紅;h境下,讓一款產品脫穎而出。創新工場的另一個產品“豌豆莢”就正面臨這樣的局面。在手機應用已經紅海、平臺競爭激烈的今天,“豌豆莢”的意圖是建立一個給所有應用評分的“豆瓣”,然后緊密地黏住用戶,并且建立其在應用開發者世界里的通路地位。
但希望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豌豆莢”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的用戶體驗和功能創新,也不僅僅是需要硬件廠商的支持,它同樣更需要桌面互聯網平臺的支持。因為桌面互聯網對移動用戶的輻射作用非常強大。
顯然,創新工場在這方面近期已經有所動作。李開復最近親自出面與360等平臺相互示好,并頻繁接觸就說明了這點。在互聯網這個江湖中,創新工場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就像周鴻祎在與李開復會面后在微博中寫的:“創新工場的團隊,有朝氣,有銳氣。然而在中國,光靠好的想法還不夠。互聯網里有江湖,互聯網上的創業公司,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層層的天花板。我覺得,只有在創業的過程中,開復和他的團隊才會理解互聯網的江湖。所以,要有勇氣突破天花板,要有開放的心態與合作伙伴合作!
可以預計,在“產業政治”層面,創新工場未來必將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也將是對李開復個人的最大考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