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蹤”服務創業者
個案:王華燕經過創業培訓后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自己既當老板又是服務員。苦心經營半年,生意始終紅火不起來。創業指導專家在創業跟蹤服務中發現了王華燕企業的癥結,“據癥診療”進行指導,并就如何開展外聯業務,如何建立內部分配制度等傳授了“秘笈”。通過經營策略戰略性調整后,王華燕的企業迅速發展,她也由一名保潔服務員迅速成長為一名保潔公司總經理。
2008年10月28日我市正式成立了“省會創業指導中心”,由單一的創業培訓提升為全面扶持創業。2009年8月,全市23個縣(市)、區相繼成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建立了基層創業服務平臺,配備了專兼職的工作人員。此外,為實現對參加創業培訓學員從培訓到創業以及創業后的全程化幫扶,聘請財政、工商、稅務、銀行、勞動保障、創業成功人士、大學教授、律師、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等專家102人,組成了“石家莊市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對創業培訓學員進行幫助和指導;建立了創業學員跟蹤服務檔案,了解創業學員的創業情況,并提供專家指導等后續支持服務,大力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不足:
創業能力創業意識有待加強
現象:2010年7月,我市事業單位招聘900多人,報名達7000多人,2010年8月,我市某事業單位招選4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報名者達314人。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學歷人才也缺乏創業精神。我市需就業人員涉及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失業人員、軍人、服刑人員等,這些人員在年齡、受教育程度、掌握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我市市民的創業意識不強,大部分人仍然首選到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到國有企業中就業,不愿去中小民營企業就業,自己當老板的意識更是不強,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開展。
創業培訓體系有待完善
現象:目前我市創業培訓存在單一化現象,培訓教材統一,使得培訓的內容難以更具針對性;在培訓形式上,缺乏創業孵化基地,無法推進創業實訓。
現行的創業培訓體系及其運作方式與提高創業能力、形成全民創業的意識不太適應。培訓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由政府部門在承擔著培訓任務,社會力量參與少,尤其是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缺乏創業課程的設置和師資的配備,沒有形成規模性的創業示范基地和創業實體。創業培訓資金來源于市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由政府職能部門在政府開辦的培訓項目內統一支配使用,缺乏靈活性。
創業服務與市場存在“空隙”
現象:目前創業項目的形成多是創業服務機構通過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引進創業項目,建立項目資源庫,同時通過向社會公開征集,對項目資源庫不斷更新。項目的推介多是通過舉辦項目推介展示會。
這種創業項目的收集、推介都是由創業服務機構來負責,企業和個人難以介入其中,可能造成推出的創業項目與市場的需求相脫節的情況。創業服務與創業市場的“對接”尚需加強。現行的創業服務組織機構基本上是由政府發起設立的,而中小企業、高校和各類社會中介機構所提供的創業服務少之又少。從服務內容上看,缺乏由政府支持、企業與個人共同開發的、市場化運作的創業項目和推介制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