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模式:重整生態鏈
創業者都是追夢人。隨著創新工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公司就像一個造夢機器,身邊圍繞著眾多有志于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年輕人。李開復坦言,創新工場對項目的要求很高,能承載的數量也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創業者的要求,“可能100個項目中只能有1個進入創新工場孵化。但除了孕育企業,創新工場還有一個顯著的功能,就是帶動整個生態系統的代謝!
英特爾等互聯網大佬的中關村里,一個叫蘇?的年輕人開起了名叫“車庫”的咖啡館。除了蘇?,還有10位投資行業資深人士入股“車庫”。他們發現,投資行業從業者每天見3-4個項目已屬高效,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路上。而在車庫咖啡館,只要點一杯飲料,就能從日出暢談到日落,安享一整天的辦公環境,共用iPhone、Android、平板電腦測試機、投影、桌面觸屏等設備……面積800平方米的車庫咖啡館能容納約150人,其中多數都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不經意間,車庫咖啡館已成了中關村的地標,創業和投資的沙龍。而在車庫附近,貝塔(Beta,即測試之意)咖啡館和3W咖啡館的名字,同樣“流露”出和IT投資領域的緊密關聯。
“很多創業者來創新工場找投資,也許沒能成功。但周邊的咖啡館匯集了很多投資人,在那里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見。在某家咖啡館里,已經完成了8筆IT領域的投資。”談到“咖啡館效應”,李開復如數家珍。
對創新工場而言,改變投資行業的生態,也是其不多言說的“使命”。李開復告訴記者,創新工場更像是“機構化的天使投資者”。所謂機構化的投資者,除了投資,還具有孵化功能。也因為孵化,各個項目之間能彼此交流,形成“大的帶小的”“先行的帶后進的”融合格局。此外,創新工場的美元和人民幣基金還可以作為追加投資,彌補天使投資和早期投資在資金上的短板。
“我們和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并非競爭對手關系。如今的天使投資人大都是個人,時間和資源有限,他們如果發現一些好的項目,會推薦給我們共同孵化,從而和我們形成上下游關系。而我們也有‘助跑計劃’,幫助項目進行早期建設,成型后交給天使投資人或早期投資者接盤!崩铋_復表示,整個投資的生態系統由此“活了起來”,“今后創業者來尋找投資,可能5%找到創新工場,10%能獲得天使投資人的青睞,30%在咖啡館里談成。相比孵化幾個企業,創新工場更大的貢獻應該是對創業生態、投資生態的推動!
隨著創新工場第一批孵化項目逐漸“畢業”,社區效應也逐日凸顯。創新工場孵化的是一個產業,項目團隊獲得VC投資后搬出創新工場,會被要求就近選址,打造產業園區。李開復介紹說,目前創新工場孵化的30多家企業,員工已超過1000人。按照這一增速,三四年之后,員工數量將突破萬人。在這一打上創新工場烙印的園區內,成功的企業可能涉足投資,中層員工可能再度創業,締造新的企業。一個自給自足的環境會就此形成。長此以往,“投資、選項目、人員流動都會在創新工場的社區里產生,園區的優勢也將愈加明顯!
眼下,創新工場的重頭戲就是把“創新模式”移植上海!跋啾缺本,上海在人才方面旗鼓相當,但北京的產業和技術環境勝于上海,因而也集聚了眾多優秀的公司和人才。”李開復也指出,“上海的創業氛圍相對較弱,和早期基金、天使基金的數量匱乏有關!痹诶铋_復的愿景中,創新工場這樣身兼孵化和投資功能的平臺,能為上海帶來每年20到30家孵化企業的業績,“這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屆時,創新工場在上海的辦公空間會不夠用,畢業的企業也需要發展空間。我們希望下一步是在上海建立產業基地,長期扎根發展下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