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增私營企業1.14萬戶、個體工商戶6.38萬戶,累計分別達到4萬戶、21.1萬戶;私營企業累計注冊資本1246.3億元,私營個體經濟上繳稅收占全市入庫稅收總額的31%。這些躍動的數字,是我市去年全民創業所取得的成績。今年以來,全市各類主體掀起的創業大潮風起云涌。據統計,今年1—4月份,全市新增各類創業項目20731個,全民創業繼續保持“主體激增、領域拓寬、投資放大”的良好態勢。
正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繆瑞林6月7日在全市創業富民推進會上所概括的那樣,全市“全民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活力競相迸發、成果大量涌現,特色鮮明、形式靈活、日見規模的創業型經濟蓬勃發展,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引擎”。
宿遷人的“創業細胞”曾經很不發達。2006年,站在建市10周年新的起點時刻,宿遷的面貌雖然有了很大改變,但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省13個省轄市中依舊是“丑小鴨”。“小富即安、小富即滿。”這種根深蒂固的小農經濟意識,羈絆著宿遷人追求財富步伐。
“思想觀念的轉變,遠比建幾座工廠、修幾條道路、上幾個項目來得重要。”就在此時,市委市政府適時發出了全市創業文化建設動員令,“要通過創業文化建設,把宿遷建成創業之城。”
創業文化與傳統思想碰撞交融,各類主體在價值重構中變身“創業人”。一時間,“創業套餐”處處飄紅,全面周到的政策措施激活了宿遷人的創業細胞。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一個個不甘現狀的“弄潮兒”滿懷勇創偉業的激情,以破釜沉舟的勇氣、鍥而不舍的韌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成就夢想和自我價值。一大批創業主體紛紛從農民、市民變身“小老板”,或從“小老板”變身企業家。在這些創業主體身上,“創業人”的標記熠熠生輝。
初始創業者凝聚著“財富渴望”,而已經有了穩定事業的“二次創業”者,在自身謀變和政府激勵下,也敢于站在新的起點上“縱身一躍”,突破發展瓶頸,超越自我。
“我的事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政府的激勵和幫扶。”談起企業這幾年的發展,宿遷市勇仕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感慨地說。據介紹,勇仕照明原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廠,在多次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后,李永受到很大觸動,決心“二次創業”。隨后他大膽引進先進設備,讓企業的生產規模翻了幾番,成為泗陽縣電光源行業的龍頭企業。2007年,該企業生產的特大功率節能燈通過幾輪競標,成功打入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
一個能人帶出多個能人,多個能人帶出一方產業。越是創業活躍的地方,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就越強,發展的基礎就越扎實,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就越快。
在花木之鄉沭陽縣新河鎮,桐槐村能人房春新在花農和市場之間搭了一座橋,讓全村的花農領略到了市場經濟的美妙。他根據市場需求,及時發布花木市場信息,引導花農種植一些價格高、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好、增效潛力大的苗木。在他的帶動下,目前桐槐村的花木經紀人已達100多名。去年,全村累計經銷花木超2億元,其中房春新個人外銷花木超過1000萬元。另一個數據顯示,目前新河鎮花農依托花木產業,興辦了3000多家網上花店,每年銷售花木的產值數以十億元計。
“要結合本地資源、產業、區位優勢,有選擇、有重點地建設一批區域性專業市場、特色商業街區,使其成為推動全民創業的重要舞臺,努力達到建一片市場、興一地產業、育一批老板、富一方百姓的效果。”在6月7日召開的全市創業富民推進會上,對創業富民的載體建設,繆瑞林這樣要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