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的角色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創新工場的困境,所以所以在經歷了早期的點心、豌豆莢項目之外,實際上它在兩年前就已經悄悄實現了自己的轉型,成為一家專注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機構,集中精力于創業者的種子期及B輪以前的投資。
與其說創新工場是一家旨在“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的孵化器機構,不如說它是一個向創業者提供了借殼孵蛋的場所——創業者從創新工場獲得天使投資、最初的辦公場所以及李開復這塊快金字招牌。
創新工場的孵化器模式意味著天使投資人成為初創公司的父母,他們不僅要具有眼光和視野,不僅要有勇氣和運氣,還要操心后者的衣食住行以及未來的成長,為創業者勞心勞力地創造一個盡可能好的未來。
但在經歷了創新工場的項目并沒有取得如預想中的那樣成功之后,在僅僅收獲業界的關注喝彩卻遲遲無法從投資項目中獲得足夠回報之后。現在的創新工場現在終于還是走上了第二次轉型,他們以后不需要對創業者承擔更多的責任,而只要提供資本和意見而已,成為一家更加專注于B輪以后的投資。
對李開復和創新工場來說,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失敗的孵化器模式
創新工場本來萊想做中國的Y Combinator,但是無奈國內的創業、投資環境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幾乎完全不同,在國內,孵化器模式并不像大家設想得那樣美好。
雷軍曾經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是看人勝過看項目,非熟人不投,這個中國現在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道破了國內天使投資的真理,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止是創業者的能力,同樣還有投資人的經驗。
創新工場想做專業的孵化器,但是國內的孵化器模式和投資環境到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他們實際上能夠提供給創業者的經驗和裨益十分有限,因為和這些理論上的創業導師相比,國內創業者有著更多的實踐經驗和閱歷。
陌陌的唐巖出自網易,點點的許朝軍來自盛大,唱吧的陳華之前是連續創業者,陳年曾經是卓越高層,我們觀察現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會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創業之前就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成績。
李開復和創新工場會講出很多道理、對前景和趨勢有著很多洞見、有著嚴格規章制度,但他們從來沒有在創業界中證明過自己,相比他們,創業者更需要的是雷軍那樣自己本身就有著創業成功經驗的資深人士的指導。
現在的創新工場最大的招牌是李開復,但沒有任何成功創業經驗的他同時也成為最大的敗筆。
回到起點
很難說創新工場的轉型就標志著孵化器模式在國內的徹底失敗,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模式幾乎從來就沒有國內流行過,幾乎從來沒有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也許很多人已經淡忘了,但是這樣的模式實際上正是在李開復和創新工場的鼓吹下真正走進大眾視野并成為潮流的,而現在,也恰恰是他們親手毀掉了自己的這一夢想。
對現實主義者投資人來說,這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