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何時了?
關于網絡安全,到今天已經不能簡單劃分為善惡兩派在虛擬空間的一次博弈了。新的網絡技術和商業利潤不斷驅使著越來越多人,利用他們掌握的強勢技術和資源優勢,對廣大弱小而無知的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騷擾和“綁架”,堵塞用戶的電子信箱,挾持網民的瀏覽器,甚至控制他們的上網習慣。
記得很多年前,筆者耳聞“黑客”大名便覺渾身熱血沸騰,編個程序在局域網內沖破重重網關、肆意橫行。在那個“大蝦”與“菜鳥”的年代,黑客作為挑戰微軟等權威的虛擬游俠而受人尊重。
但如果游俠加入強盜的行列,變成所謂的“流氓”,受其害最大的還是廣大無辜的網民。于是,今天我們看到一批批標榜打倒流氓軟件的新勢力正在崛起,以360安全衛士為核心的軟件廠商結成了反惡意軟件同盟,有些網友則自發組織了反流氓軟件聯盟。
明知道做流氓軟件會遭人唾罵,為什么仍有那么多互聯網新公司愿意加入并從事這份“骯臟的職業”呢?當流氓軟件鼻祖周鴻站出來說要制止流氓軟件的時候,為什么反而更多人質疑他的言行舉止和炒作意圖呢?第三方反流氓軟件組織主張為民除害狀告雅虎中國、中搜時,為什么互聯網協會某負責人公開指責其行徑可笑和荒唐呢?說穿了,都是商業利益在作祟!
國內互聯網圈子里流傳著一句笑話:“做企業軟件的不如做共享軟件的,做共享軟件的不如做流氓軟件的。”每個月花5萬元就能帶來20萬的網站流量,而一個百萬級別流量的網站就能到VC那里去騙取數百萬美金的風險投資。至于反流氓軟件的廠商和個人,在口水仗中間也沒辦法潔身自保、全身而退。
所以,即使互聯網協會單方面公布了流氓軟件的定義,殺毒軟件廠商也沒有迎頭跟上。而最近反流氓軟件起訴雅虎中國一案,一審敗訴的判決更讓很多人頗感驚訝和意外。
從一種惡意軟件代碼到今天臭名昭著的流氓軟件,絕大部分人對它深惡痛絕,但真的讓廣大網民站出來指證,所有人都退縮了。結局顯然難以接受,輿論站在網民這邊,而流氓軟件卻躲到了法律那邊。
“網絡安全是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世紀難題,以前我們為病毒木馬擔心,后來大家埋怨垃圾郵件,現在被流氓軟件搞得一上網就頭疼。不知道明年還會出現什么新的網絡安全挑戰。”一位跟蹤網絡安全的媒體記者向筆者如此感慨。
其實,在西方電影中曾經闡釋過這種困惑:世界每誕生一個正義的角色,必然在某個角落出現一個與之相反的邪惡勢力。不同時間和空間都在演繹這樣的故事,而且正義與邪惡有時候很難界定,譬如殺毒軟件廠商并不針對流氓軟件,而國內不少用戶也認為,客戶端的殺毒軟件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網絡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