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竊防偽標被大量翻印
“兩個月前我們庫房的1萬個防偽標丟了”,齊副廠長說,為此他還開除了幾個職工。齊副廠長是廠里負責銷售的,他所在的企業是北京四大品牌桶裝水生產廠家之一。
齊副廠長告訴記者,后來他們發現,這些標被以1比20的比例,做成了20萬個流入市場。后來雖然已報案,但至今都沒能將這批防偽標追回。所以,他們不得不又重新印制了與以前相區別的一批防偽標。
據了解,目前地下市場真標的銷售價格約0.5元。按齊副廠長的說法,每年四大品牌都有數量不小的防偽標被盜,更可怕的是,因這些防偽標的號碼排序都是連續的,一旦有一個防偽標丟失,造假者能根據標上的序號推測出其他號碼,可能造成大量的防偽標被翻印。
齊副廠長說,他們在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假的防偽標志印的查詢電話是800-610-0072,而市民如果按照這個電話號碼打過去,對方肯定會告訴查詢者水是真的。齊副廠長稱,目前這部電話已被公安機關停掉。
齊副廠長說,在前一段時間的打擊假冒防偽標志中,他們以4000套防偽標的訂單為誘餌,將秦一丙抓了個現行。不過,秦被關了三個月后就又放了出來。
2號水泛濫,據說行內做水的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但沒有人站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正如齊副廠長(所在企業是北京四大品牌桶裝水之一)所言,“說出來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直接導致自己品牌的死掉,所以每次打假都秘密進行,不敢對外公布,雖然做的是件好事”。
那么,假水泛濫京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結合目前相對成熟的廣東桶裝水市場,業內專家指出,三大漏洞可謂罪魁禍首。
■漏洞之一
廠家銷售渠道不完善
某知名桶裝水北京區銷售總經理劉曉云告訴記者,桶裝水在北京的銷售模式是,代理商先找到廠家,訂購一定數額的桶裝水,然后再轉給水站,水站再賣給消費者。這樣的銷售模式看似連貫,但經過幾年發展后,各個環節都出現了問題。
劉曉云舉例說,比如代理商從廠家訂了1萬桶水,按規定來說,應該返回廠家5000個桶進行循環,但代理商卻并不這樣做。他們拿著這5000個桶找到各個小作坊,灌裝后再將水以真水價格送到水站手中。而廠家對桶的管理并不嚴格,代理商只需要每年保證訂購額就可以了。
當水站發現這個問題后,也采取同樣的方法賺取高額利潤。“于是嚴重的問題就出現了,”劉曉云說,“這樣,每個環節都成了工廠,而消費者因與廠家的距離太遠,信息溝通基本為零。廠家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用戶,需求量是多少,以及每桶水都流向了哪里。”
針對上述情況,北京怡寶公司經理梁軍說,之前在廣東做水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專賣店形式。來京后,因不放心將水交到各個水站手中,采取了專賣專營的銷售模式。顧客訂水都是通過廠家,然后廠家再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專賣店,專賣店的電腦都和廠家聯網,并且每桶水都對應一張水票。顧客訂水之前,先會購買相應數量的水票。
“我們會根據每個水店的訂戶,給水店發貨的。”當顧客要水時,廠家就將信息發給就近的水店,將水送過去,然后從顧客那里取回相應數量的水票,回到水店在計算機前掃描確認,信息就馬上反饋給了廠家。例如廠家根據顧客信息,發給某個店100桶水,當按照信息反饋,這100桶水已經用完,而該店卻能在不繼續進水的情況下,對外供應,便知道這個店在作假了。
對此,劉曉云分析說,在北京,銷售渠道能夠控制廠家的營業額;而在廣東,渠道只是廠家的一個倉庫,廠家可以嚴格控制每桶水的去向,保證真水的供應。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