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內衣行業面臨理性回歸
從2002年做內衣代理,到做大型內衣企業策劃服務,再到大型內衣企業市場總監操作區域市場,本人一直感受著中國內衣行業的成長,最早一套保暖內衣時發貨價在一百多元以上到現在的六七十元左右,原來一場活動下來五六十萬元銷售收入,到現在的八九萬元,原來的省代到現在的打散代理,原來的招商預付款到現在的現款現貨甚至鋪貨,甚至在2002年、2004年價格大戰后遭遇2006年的暖冬,一切都在喧囂中走向平淡,甚至很多品牌在逐步淡出市場,更多的廠家和經銷商在埋怨錢越來越難賺,市場越來越難做,中國內衣市場到底該如何發展?
內衣,作為人體的貼身服飾,在伴隨中國市場經濟的崛起而飛躍發展,短短十余年間,逐步形成了基本完善而成熟的產業和市場體系,成為中國服裝行業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在2006年的中國零售市場調研報告中,內衣以16.7%的速度躍居服裝行業增長前三位,無論是常規內衣、美體內衣、保暖內衣、家居服、還是文胸、底褲……,正成為中國服裝市場消費的一個熱點。在行業日趨成熟、利潤逐漸降低的激烈競爭下,內衣企業2007年該如何應對?
10年一個輪回,10年一次變革,2007年將成為內衣行業發展的新拐點,一個創新思變的新起點。理性回歸,將成為2007年及未來中國內衣市場的主流。
行業從無序走向規范
一件常規的保暖內衣,被炒到了六七百元,可以講這個行業原來玩得“比較瘋狂”,而最早的幾個品牌都沒有真正的生產基地支撐,都是先收經銷商預付款再到工廠貼牌生產,進入門檻較低、技術含量較低,使更多大的經銷商與加工商紛紛涌入,在激烈的促銷戰、價格戰中產品利潤空間嚴重縮水,在行業催熟中嚴重透支了市場,浮躁、不誠信成為內衣市場的一個共性,但行業已經形成并被認知。
正如中國最初家電行業進化歷程一樣,內衣行業已經度過了其萌芽發展的初期,由原來比較奢侈的個性消費品到逐步普及化、大眾化,再到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快速消費服飾,內衣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保暖內衣招商預付款的行業游戲規則也已經被逐漸打破并開始走向規范的體系化運作,內衣產品產業鏈條的價值利潤趨于合理化,憑借一個概念、一個明星、一次大的招商會或一次大的促銷活動來拉動經銷商,拉動消費者的“蒙派營銷模式”將被終結,內衣企業必須從戰略及行業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市場運作,在目前中國內衣市場環境下的機會概率將越來越低,必須憑借規范的運作方能長久立足。
順勢方能大有所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發展、成熟的階段周期,這是行業的必然。在經歷過保暖內衣廣告戰、明星戰、終端站、價格戰洗禮后的中國內衣市場,將日趨成熟并穩健增長,它將在行業的變革中存在發展,也必將伴隨中國經濟GDP的增長與中國巨大的消費群體而成熟擴大。但目前仍然處于群雄混戰的戰國變革時代,伴隨國家標準的出臺,渠道商場對保暖內衣區的收縮和消費者理性購物意識的逐漸形成,中國內衣市場將逐步在無序中開始走向規范,將在大眾化、品牌化、細分化、系統化中迎來新的商機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