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有望沖擊1000萬輛的產量級。
這個數字,可以讓中國坐穩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的位子,并且大大縮小與第一名美國的距離。但是,這個數字并不會讓中國汽車人過得更為輕松。
鼠年,不僅是一個生肖輪回的起點,也是中國汽車進入下一階段發展的元年。在這一年里,中國汽車將面臨著收割與耕耘的雙重命題。
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汽車將面臨真正的競爭,來自全球的,包括技術、品牌營銷、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競爭。
全球化和新能源將讓中國汽車逐漸遠離藍海和朝陽,而更為緊密地融入已經日薄西山的國際汽車行業浪潮中。從此,中國汽車業將告別衣食無憂的高利潤時代。
新的競爭形勢,要求中國汽車必須提高技術和品質,追趕美日德等汽車強國,同時,還要迎接來自于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挑戰。
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各項與汽車相關的政策將會更為公平、公正。燃油稅、修改中的《汽車品牌管理辦法》等等,以及貨幣政策、兩稅合一等等宏觀經濟層面的變化,都會給鼠年的中國汽車增添變數。
為了迎接這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汽車產業將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自救運動。汽車企業也將從比拼產品和市場,發展為綜合實力和體系的競爭。
鼠年,注定成為中國汽車變奏的一年。大型汽車集團之間將會聯合重組,上市融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將會成為重點;品牌營造、社會責任等企業軟實力也將會受到重視;產品層面,汽車IT技術、綠色能源將成為風潮……
為此,本報列出了10個有望成為熱點的名詞。這可能也是中國汽車需要面對的10個問題。
1、誰動了奶酪
關鍵詞:制造轉移
全世界的主流汽車品牌幾乎都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合資汽車公司。但2008年,對這些外資汽車公司來說,面臨著的,將不再總是鮮花和微笑。
人民幣升值已經日益成為營商環境的既存部分;新的勞動法規則給予了勞動者相對資本更多的關懷;外商所得稅與內資企業并軌,這一切無不顯示,曾經給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已經漸漸退場。
對于這些跨國公司來說,更大的麻煩在于,一個更具競爭力的本土汽車工業正在形成,其中有奇瑞這樣的以韓國現代為楷模,崇尚規模和速度的汽車公司;也有試圖將中國優勢與國際資源對接,運用資本市場更為嫻熟的上海汽車,他們更多地從通用汽車那邊汲取智慧。
發生在2008年的有意義的改變或許是,在這個全世界汽車公司都不得不重兵以對的中國市場,開始有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比如印度,比如俄羅斯。
1983年-1993年的10年間,印度逐步開放汽車市場。因為政策上沒有強制性的合資比例,豐田、奔馳、鈴木、福特、現代等紛紛涌入,而且是以控股或獨資的形式在印度建廠。印度汽車業當時也是“哀鴻遍野”。
目前印度最強大的汽車公司塔塔其實也是汽車工業的后來者。塔塔集團已有上百年歷史,是印度最大的企業,資產總額達150億美元。
作為印度塔塔集團旗下公司,塔塔汽車目前包括商用車以及轎車在內,占印度市場份額近60%。目前年銷售額在30億美元左右。現在,塔塔則已經將目光投向了福特旗下的捷豹、路虎,他們已經進入了競購程序,并在捷豹員工、供應商參加的投票中,獲得了高分。
更多的跨國公司把擴大產能、投入新車的眼光投向了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中國不再是惟一的選擇。有公司就明確提出,如果在中國發展不順,有意將新的投資轉向印度。
不僅是印度,俄羅斯在提出新的工業組裝政策后,事實上與中國10年前的汽車產業政策市場換技術非常接近,跨國公司也是紛至沓來。
對于中國汽車業來說,單純靠大市場和低成本的吸引力過日子的時代可能即將過去,在全球制造業轉移的大背景下,中國汽車也要給自己增加點技術含量。
這是中國汽車的壓力,也是動力。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就表示,上汽要打造全球化的研發體系,并且走出國門,參與海外汽車企業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