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高壓 多數企業難以承受
對于2008年的空調行業來說,庫存壓力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在過去的兩個年度中,由于行業的理性回歸、原材料借個大幅上漲等諸多因素,促使行業運行在一個產品漲價的環境之中。不論是廠家還是商家,都嘗到了庫存升值帶來的好處。大家指望繼續保持大量庫存,在今年的旺季漲價后再大賺一筆。
有數據顯示,在旺季來臨之前行業庫存創紀錄的接近1300萬臺。春節過后不久很多廠家的分公司以及代理商還為拿不到貨而心急焦慮,甚至拆借資金囤積庫存。但是,今年不利的天氣情況以及頻繁的自然災害出現,使得空調市場始終沒有出現往年那樣的火爆場面。不僅指望庫存升值的良好愿望化成了泡影,而且庫存不能順利得到消化反倒成了壓在廠商身上巨大的包袱。不得已在旺季開始降價處理庫存,這在近兩年旺季是沒出現過的現象。
形成巨大的庫存壓力,除了上述所說的廠商前兩年都嘗到了庫存升值帶來甜頭的誘惑之外,也與多數品牌長期堅持的淡季吸款以大庫存壓迫代理商主動開拓終端市場的Cye.com.cn營銷模式有關。在這一營銷模式體系下,旺季來臨前廠家都會出臺各種政策,把庫存轉移到代理商或直營商手中,迫使代理商、直營商加大促銷力度,達到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目的。但是,誰都沒有料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天氣狀況不適宜空調銷售,旺季之前始終都沒有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尤其是一季度的雪凍災害和5月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南方區域的暴雨,嚴重制約了市場銷售。
一方面是行業的巨大庫存高懸,另一方面是天氣狀況的不盡人意。這一矛盾的雙重壓力,使得空調眾多企業回歸理性的心態又浮燥起來,一些企業不得已又重新祭起價格戰“法寶”,但是原材料價格的再次攀升,加劇企業的不安和實際操作的難度。大幅降價緩解庫存壓力與原材料上漲是逆勢而行,必須承擔經營質量下滑的風險。不盡快解決庫存壓力問題,不僅要受到資金回籠的壓力,而且大量庫存不能夠在旺季得到消化,一旦留到下一年度必然會對新年度推出新產品造成障礙,況且實行新能效標準已經開始倒計時,目前的庫存絕大多是2級以下未達標產品。可見大庫存是懸在眾多廠家頭上的達摩斯克利劍。
當然,一些像海爾以及進口合資品牌,它們都是定位于相對高端,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中心城市,并且與家電大連鎖的合作緊密,所采取大訂單采購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在生產上Cye.com.cn一般是嚴格按訂單生產,造成庫存積壓的概率比較小,相對資金壓力也比較小。在別的品牌無奈進行降價減壓之際,海爾空調等品牌卻在利用奧運契機開拓新的消費熱點,有效的避免了再次隨大流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保證了企業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取得較好的經營質量。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2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