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不透明原因:壟斷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同樣應用于房地產數據交易鏈條,無論開發商花多少錢去買這些報告和原始數據,最終買單者一定是買房者。
就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超斌曾與記者一起去調研北京房地產亂收費情況,一位接受調查的開發商告訴記者,開發商要承受上百項的收費,還包括綠化、城管等。房地產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再沒有錢的開發商賬上放幾個億是很正常的,因此各類圍繞房地產的中介機構就繁衍了很多,但是諸如房地產原始數據這種信息,政府完全可以通過信息公開等透明化來杜絕的,既減輕了行業負擔,又可防止權力尋租。
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陽光100置業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即使公司自己有研究機構,針對一個新項目或新區域市場的開拓,也需要去購買數據或報告來做參考。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北京以外,西安、沈陽等多數二線城市土地、房產交易數據根本沒有公開的渠道,一般市民根本無法了解到當地房地產和土地交易的真實數字。
中國社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牛鳳瑞表示,如果沒有一個公開、透明的房地產數據披露體制,則人們對市場的判斷根本不具有可取性,而僅僅依靠政府部門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沒有購買者的預期判斷相配合,房地產調控政策很難取得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