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鞋企已感到了切膚之痛。東莞華堅集團是全球中高檔真皮女鞋規模最大生產商,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檔女鞋國際知名品牌有15個品牌的女鞋在這里造,嚴峻的形勢下,這個鞋業老大也沒有感到絲毫輕松。以華堅鞋業出口一雙普通女鞋折合美元來計算,2006年到2008年,原輔材料從10.05美元上漲到10.85美元,勞動力成本從2.23美元上漲到3.3美元,水電及運輸成本從0.18美元上漲到0.23美元,雖然辦公耗材等綜合費用節省了0.32美元,出口單價從15美元也逐漸上升到16.2美元,可是企業在一雙鞋上的毛利潤,仍然從1.1美元下降到0.7美元。而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使毛利潤減少了0.29美元,國家降低鞋類產品的出口退稅使一雙鞋毛利潤減少0.3美元,最后,在一雙鞋上,企業所獲得的稅前利潤,從2006年的1.2美元銳減到2008年上半年的0.21美元。而目前,企業還面臨著歐美市場萎縮帶來的訂單直線減少的壓力。
危機中產業痼疾集中顯露
在國內國際多重利空因素的疊加效應下,像華堅一樣,眾多國內鞋企都面對著利潤下降、訂單減少的困境,但與此同時,更不讓人樂觀的是,產業結構中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也在影響和制約著國內鞋企的發展。生產企業規模較小,行業產能過剩;出口增長以數量為主、整體利潤率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易引發貿易摩擦;國內市場不規范、營銷方式落后等已把中國鞋企逼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關口。
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穎指出:“隨著金融危機在全球的連鎖反應以及對實體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和破壞,我國制鞋產業中存在的痼疾被集中顯露出來,中國制鞋業進入了20多年高速發展后的最困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