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工程機械在巨大的內需拉動下發展壯大,大大小小諸多工程機械企業自得其樂地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享受著盛宴。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外國同行們也爭先恐后加入分蛋糕的行列。一時間,中國大地上一派歡欣鼓舞。2004年宏觀調控實施以來,工程機械行業風云突變,國內市場日漸疲軟。在深受打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探求海外發展的道路。
2004年和今年前5個月的統計資料都顯示出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巨幅增長。然而這種建立在小基數上的驟然"高增長",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國外市場的巨大潛力隨之被矚目。而也正是此時,很多人才真正清醒,認識到在國內市場正被外國列強蠶食的同時,國外市場同樣面臨著復雜的局面。多年的自娛自樂,讓今天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不得不面臨"內憂外患"重重包圍的嚴峻局面。一場工程機械的突圍戰已然悄悄打響。
"押寶"國內---企業命運兩重天工程機械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行業,而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多年來都是嚴重依賴國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大規;A設施建設生存和壯大的。巨大的國內市場不僅將一個個中國企業養活得人丁興旺,也不斷吸引著歐、美、日的國際著名企業來華淘金。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卡特比勒早在1995年就與Cye.com.cn中國合資建廠,而隨著中國對入世的承諾逐步履行,工程機械行業的巨人們紛紛登陸中國。2001年來,外資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并且實現了供貨當地化。幾年來,他們基本壟斷了國內高端市場,甚至占領了個別子行業的整個市場。到2003年,外資、合資企業已經占據了中國市場47%的份額。即便競爭激烈,但在建設興盛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局面,就在宏觀調控之前,還出現了增長的最好水平--2004年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3.9%,4月份也有高達63%的增長佳績。
為了抑制部分行業的經濟過熱,中國政府決定進行宏觀調控,國務院于當年4月下旬發出通知,決定提高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開發等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資本金比率,要求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調控效果隨之顯現,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由前兩個月的53%急速降到4月的4.7%。
經典的投資理論在這里仍然適用。過度依靠國內市場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手中唯一的籃子就這樣被打翻了。無可回避地是,幾乎所有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一家又一家企業開始出現限產壓庫和連續虧損。5月,挖掘機銷量跌破2003年同期水平,出現近幾年來的首次同比負增長;裝載機的銷售增幅也大幅下降,由2月、3月的156%、76.5%急速降至37%;各混凝土機械廠家也一致聲稱進入5月份銷量明顯減少。整個行業的銷售收入則以每個月10%的速度下降,一直持續到2004年底,而進入2005年,前4個月的銷售收入仍然是負增長。目前,宏觀調控并沒有結束的跡象,這對工程機械企業的影響也已不僅僅是銷售收入下降這么簡單,資金積壓、壞帳增多,人才流失,都成為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宏觀調控到今年年底結束的話,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還將至少延續到2006年上半年。
而身在中國的外資、合資企業,卻成功地抵御了這場侵襲。諸如徐州卡特比勒、成都神鋼、合肥日立和大宇等企業,在遇到宏觀調控時體現出了良好的適應能力。他們依靠完整合理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全球銷售網絡,將產品在世界范圍內調配、返銷,受中國市場變化的影響相對弱了許多。探究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恐怕和外資、合資企業"兩條腿"走路有關。因此,中國企業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把寶押在一個市場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