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并不能解決專家號難掛”
市衛生局昨日首次對預約掛號能否解決掛號難問題做出公開回應。局長方萊英坦言,預約掛號并不能解決患者難掛專家號現象。此外,曾被寄予很大希望的網絡預約掛號方式也不強制醫院執行。
昨日,市衛生局召開全市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工作會議。醫政處處長邱大龍表示,基于北京一些三級醫院有相關基礎,“預約掛號”將在9月全面啟動。
本月初,市衛生局和衛生部先后發布通知和意見函,表示從今年10月開始,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診療服務。但這一舉措反而招致了不少患者和媒體的質疑,理由是“預約掛號”實際上早在1998年就已在北京各大醫院推廣,但由于種種原因效果甚微,并不能解決倒號、掛號難問題,部分醫院甚至與社會機構合作,扮演了號販子的角色。
方萊英的表態似乎印證了人們此前的擔心。而從目前北京各大醫院門診接待量及新辦法所面臨種種問題來看,預約掛號雖“提前”啟動,但前景仍不容樂觀。
網上預約可能導致“盜號販賣”
按照市衛生局的規定,三級醫院的復診預約掛號比例將不低于40%,預約掛號方式可以根據醫院條件采取手工、電話或計算機網絡預約。對此,已有多年復診預約經驗的北京協和醫院認為,這一做法最大的好處是方便患者就診,無需再排長隊掛號。
但對于現代預約方式,尤其是通過網絡預約掛號并不是那么讓人放心。方萊英表示,對于那些上了年紀的患者如果一味要求只能網絡預約也不現實,同時在信息安全方面,如何保證醫院的預約平臺不被號販子破解導致“網上盜號網下販賣”現象的出現,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昨日市衛生局也強調,關于預約方式并不強求,如果醫院沒有條件搭建信息平臺,只提供人工預約也是可以的。
預約無改“專家號難掛”
雖然市衛生局規定了復診預約掛號的比例,但對于初診,市衛生局并未做說明。而各家醫院都表示為了保障各方患者的利益,初診預約掛號只占所有號量中的一部分。
協和醫院副院長王以鵬表示,目前協和醫院日接待門診量為8000人左右,其中50%以上是京外患者,而復診人數則約占當日就診患者40%左右,也就是說,對患者尤其是初診患者、外地患者而言,大醫院的專家號依然是極其稀缺的資源。
方萊英表示,預約掛號能節省患者時間、保障醫療安全、保證就醫秩序,但并不能改變專家號難掛的現象。
市衛生局建議初診先掛普通號
市衛生局表示,有時患者為了能找著名專家看病不惜花費上千元從號販子手中買號,但即使遇到了專家,初診時由于醫療資料準備不充分,仍需要做初步檢查,于是一些患者對此不理解導致產生醫患糾紛,因此建議患者初診時先掛普通號。
同時,市衛生局倡導患者首診在社區,需到大醫院就診時按照社區醫生的建議或通過社區轉診的方式就診;同時建議患者初診先掛普通號,因涉及化驗檢查項目較多,為提高就診效果,待復診時再根據病情選擇是否掛專家號,以節約時間費用,提高就診效率。在進行了初診后再盡可能采取預約掛號,逐步改變在醫院門診候診為居家候診。商報記者 王漪
相關鏈接
1998年 市政府《首都信息化1998-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預約掛號的衛生信息化要求。 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醫學情報所(后更名為北京市衛生局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市信息辦與北京匯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北京市衛生局網站開通了集中式的網絡預約掛號服務。 2009年8月3日,市衛生局發布《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工作的通知》,表示今年第四季度起,全市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掛號服務,并逐步推廣到二級醫院。年底前,三級醫院的復診預約掛號比例不低于40%,口腔科、產科復診預約比例應達到100%,出院病人門診復查預約率要達到60%以上。 2009年8月5日,衛生部對外發布《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函。將“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范圍上升到全國所有三級醫院,時間明確為今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