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下發文件,一份“印發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透露出工商機構改革的重大變化。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工商局的“市場合同處”改為“市場規范管理處”,增加“指導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監督管理”的職能。這意味著工商部門今后將承擔起監管網絡商品交易的政府職能,網絡購物一度處于“無王管”的局面將會改變。
根據最新的職能規定,工商部門今后將對網店證照、商品質量、誠信經營、退換貨制度等進行監管,還將承擔起網絡市場行為、交易行為、服務行為等監管職能,而不僅僅停留在為消費者維權的層面上。廣東成為國內率先確定網絡商品交易主管部門的省份之一,這對凈化廣東網絡購物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將起到重大作用。
省工商局市場合同處郭處長表示,網店管理是新的東西,對虛擬市場的管理也是工商部門碰到的新問題。不過,郭處長告訴記者,有關的管理辦法國家工商總局即將出臺,廣東省管理細則將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規定來制定。
探索
網購欺詐仍是投訴熱點維權難點
廣東將對網購進行誠信抽查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日漸興盛,人們在享受這一靈活便捷、成本低廉的消費模式的同時,也遭遇到了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的損害。誤踩網絡購物陷阱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也是維權難點。廣東省消委會副秘書長江列華對記者說,今年以來我省網購投訴快速增長。不久前,省消委會對電視購物、網絡購物發出消費提示,并呼吁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和完善對新型購物形式的管理辦法。
問題
網購監管“不告不理”
據江列華介紹,目前網絡購物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產品實際效果與廣告宣傳不符,有些網站提供的產品說明夸大宣傳,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與在網站上看到的相距甚遠;二是網上銷售商拒不承擔“三包”責任,消費者想要退換貨品困難重重。網絡購物沒有票據,也造成了解決糾紛難的重要因素。
江列華說,誤踩網絡購物陷阱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熱點,也是維權難點。廣東工商執法人員和消費者權益保障部門雖然也為不少“苦主”追回了經濟損失,但因不是明確的主管部門,對網絡購物監管基本上采取“不告不理”的態度,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