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產品皆無資質“防甲流口罩”被查封
核心提示:已經60歲的馬志銀,20歲時便離村闖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辦駕校,后來搞租賃,早年的生意與保健品無關
每經記者 耿幸華 郭小和 李卓發自河北廊坊、北京
昨日上午,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公開表示,所謂的“防甲流口罩”并未經食藥局審批,已被查封。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連線明大科技在各地代理商發現,對藥監局的查封行動一些代理商尚不知情,代理商洽談工作仍在進行。
昨日,本報獨家報道了《“抑甲流病毒口罩”河北小村造》一文,揭開了該口罩研制公司明大科技的真實面目。之后,本報記者趕赴河北廊坊趙各莊村進行了實地調查。
直擊明大科技的工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到這個趙各莊村時,天已經黑了。
這是冀中平原上一個小村子,160多戶,700多人。村民以馬姓為主,明大科技的法人代表馬志銀就是這個村子的人。
當地村民顯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小村子因為“防甲流口罩”而在外“聲名鵲起”。當記者問路時,村民多報以警惕態度。不過在他們心中,明大科技可是個“大企業”。
明大科技的工廠在村子北頭,占地十四畝,建成有四五年了,一片平房。伸縮大門上的鍍金標牌上醒目地寫著:天津明大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
記者試圖進入工廠,但遭到看門人阻攔,工廠內較為黑暗,沒有生產跡象。隨后記者又遇到一個從工廠出來的工人,但都沒有多談。
通過當地村干部,記者了解到,這個工廠平日生產內衣、襪子和保健品,有些當地村民就穿著這家工廠的產品。“工廠用電不歸屬村子,用水一起。”當地村干部對記者表示。不少當地村民都在這個工廠內上班,“工資不錯”,看門人對每月800元的工資也很是滿意。
在村民眼中,馬志銀可是能人。
據當地村干部介紹,已經60歲的馬志銀,20歲時便離村闖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辦駕校,后來搞租賃,早年的生意與保健品無關。“是個賠錢便換行業的人。”這是當地人給他的評價。當地這個工廠,是馬志銀直接負責。
不過,對身邊這家工廠就能生產出“防甲流口罩”,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都表示不信。
企業及產品均無相關資質
這次,這個小村子確實引起了大動靜。
顏江瑛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聯系天津市和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情況,并責成該公司的生產所在地廊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赴現場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明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為永清縣大辛閣明大針織廠,是一家主要從事紡織品加工銷售的個體企業,取得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所生產的口罩產品據其負責人稱已由國家流感中心等單位檢測,稱為 “防流感殺菌美容口罩”,并在該公司網站上發布了相關信息。
對于明大科技所稱曾取得過多家單位的檢測、證明一事,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9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確實在科研方面做過相關實驗,但國家流感中心并沒有檢測過“防甲流口罩”,也沒有審批資格。
“天津明大公司和永清明大針織廠均未取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該口罩產品也未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顏江瑛強調,實驗性的數據可以作為經驗交流和學術探討,但不能作為醫療器械產品的功能進行宣傳。
此外,普通的棉紗口罩并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但對于醫療機械產品,只有經過審評、審批后得到的數據才可以用于產品質量的宣傳。
“防甲流口罩”昨已被查封
河北省廊坊市藥監局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查封是在昨天進行的。
顏江瑛說,現場核查發現,截至11月9日,該廠共生產“防流感殺菌美容口罩”8012只,銷售了5000只,每只售價9.5元;現場在其車間發現 “防流感殺菌美容口罩”3012只、半成品2652只、原材料(口罩布)6500只、包裝袋1000個以及生產設備若干,均予以查封。
目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要求天津明大科技及其生產企業追回已銷售的 “防流感殺菌美容口罩”,并刪除企業網站上的相關信息。對于現場查封的產品,將在進一步調查取證后依法予以處理。
在揭開明大科技真面目的同時,顏江瑛透露,國家食藥局尚未批準過任何具有抑制甲流病毒的抗病毒口罩。
因天津明大科技的注冊地為天津市武清區,而其生產基地則屬河北省廊坊市食藥局監管,昨日下午,記者先后聯系了兩地的相關監管部門。
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武清分局稽查執法科表示,該科室尚未接到上級關于此事的通知。天津武清區工商局檢查支隊表示,目前對此事表示“不太清楚”。
而天津市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因其沒有監督檢驗口罩類產品的授權,所以既沒有檢驗過“防甲流口罩”,也不清楚此事的進展。此外,河北省廊坊市藥監局醫療器械處和食藥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均表示,不便透露相關消息,因為上級要求關于此事的調查情況統一由國家食藥局發布。
有代理商尚不知情
昨天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在明大科技網站上的相關宣傳信息已不見蹤影,辦公電話和總經理熱線等均無人接聽。當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致電明大科技北京地區的負責人王麗(化名)時,她表示,“防甲流口罩”仍在接受代理洽談。
“你如果只買100個以下的話,是35元/個,100個以上就是5折。如果只要幾十個的話,馬上就有貨,數量上千的話就需要等一周左右。剛開始熱銷,供貨有點緊張,以后一天生產上萬個沒問題。”王麗說,雖然北京地區還沒有開始銷售,但從總公司的情況看,產品供不應求,一般經銷商想訂貨的話都需總價在20萬元以上。
不難看出,王麗對該公司產品已被查處的消息完全不知情,經記者兩次提醒國家食藥局已介入調查后,王麗仍難以置信,“不可能吧,我昨天剛從廊坊回來,沒有聽說(要查處)啊,而且各種檢驗報告都有的。”當記者聯系明大科技的另一位代理商時,也發現對方并未聽說查處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