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新一輪電價調整方案,宣布上調國內非居民銷售電價,對上網電價作了有升有降的調整。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電價調整實際上是為市場化電價改革投石問路,并預示著能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已被擺上臺面。
我國資源品價格長期低位運行
電價調整是整個能源系統市場化的重要步伐,也是我國能源系統價格調整的攻堅部分。復旦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認為,長期以來,一些國際輿論對我國較低的資源品價格一直較為質疑。伴隨著非居民銷售電價的上漲,未來國內資源品價格改革開始被擺上臺面。 此次電價調整暫不調整居民電價,國家發改委已要求各地研究對居民用電推行階梯式電價改革方案。“實行階梯電價一方面可以保證低用電量的用戶不會有電價壓力,相反,對于高用電的用戶,就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吳力波表示,資源品價格改革意味著長期以來我國犧牲原材料利潤,以補充制造業的格局在漸漸轉變。
毫無疑問,2009年將成為我國能源價格的集中調整年。在油價調整日益常態化之后,水價、電價價格改革也開始起步,已經推進上調水價的城市越來越多,部分城市也已先期試點階梯遞增電價。最近國家發改委關于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具體方案也正在討論中。
業內人士認為,資源價格過低,是鼓勵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最終導致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定價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理順資源價格的重要契機
近期經濟復蘇而PPI、CPI尚處低位,也被看作推進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合適時間窗口。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此次能源價格調整出發點一方面是我國資源價格長期處于低位運行,歷史欠賬太多;另一方面現在是理順資源價格的較好時機。隨著宏觀經濟形勢企穩回升,經濟回暖,暫無通脹壓力。
但也有專家表示擔憂,一旦大規模價格改革實施,勢必引起多種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對此有關專家表示,將價格改革等同于漲價,這是一種誤解。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改革不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使其能夠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
林伯強說,資源要素價格長期偏低是已經困擾市場經濟體制多年的問題。只有理順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還市場經濟以本來面目,才能理順上下游產品的邏輯關系,從根本上抑制高耗能的投資。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表示,價格調整是經濟內部調整的過程,調整的目的是使國內企業和行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合理。這對消費者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影響。但長遠來看,只要價格理順了,那么價格在資源的最優分配、合理利用以及引導結構調整等方面就會有較長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