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的習慣
距離元旦佳節已不足半月,山西省太原市顯得格外寒冷。
在開往古交礦區的火車上,幾個山西生意人大著嗓門爭論著。“現在做大豆好賺錢,搞糧食好。”另一個人說:“以前開煤礦,地底下挖出來就是錢,現在搞糧食還要先往地里種,麻煩!”旁邊的乘客跟著笑。
在山西這塊地方富起來的煤老板們已經習慣了暴利。除了煤礦以外,其他產業都顯得“麻煩”。“煤炭太容易讓人暴富了,利潤太高,操作難度又不大,大家都在找項目,但還能有哪一個行業能像開煤礦這樣賺錢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煤老板說。
期間,煤老板抱怨,煤炭整合中政府對他們的煤礦給出的估價遠低于當初投資的金額。此事曾引發浙江煤商與山西政府官員的對抗。曾有煤老板說:“把黃金賣個白菜價,你說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山西煤商點破了其中的隱情。
據閆利明講,他先后損失了三座煤礦。“其中汾河治理周邊環境時直接關停了兩座規模和品質非常好的煤礦,政府補償金只有5000萬元。另外,位于古交礦區一座年產45萬噸的中等規模煤礦并入同煤集團。這座煤礦總投資3億元,政府評估價值6000萬元,按照民資入股49%計算,同煤集團補給我評估價值51%的資金,即3000多萬元。”
“煤炭整合中煤老板到底虧了沒有,沒法概括,只能看個案”,閆利明說:“近些年來煤炭市場大爆炸,很容易讓一個煤礦在三個月到半年內就回收所有投資。”按成本回報估計,煤炭開采的成本約200元,市場價格約800元,中等規模煤礦每天產量1000噸的話,每天凈賺60萬元,每月凈賺1800萬元,半年利潤就超過1個億。
難怪煤炭整合期間,不少煤老板呼吁:“礦關了可以,能不能讓我多干幾天?”
“山西煤炭業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早就意識到這是早晚的事情了。”閆利明早在2008年就著手“料理”手中的煤礦資源。
他把旗下三個煤礦打包成一個資產包找到山西焦煤,主動申請被并購。當時他已經與西山煤電(39.89,0.00,0.00%)簽了合作協議,古交地區便是西山煤電的轄區。但事情并沒有計劃中那樣順利,西山煤電把合作計劃報到山西焦煤后,就石沉大海,沒了下文。直到治理汾河流域的“59號文件”一出,他的兩座煤礦直接關停。
實際上,2008年大家已經知道政策即將轉向,都在觀望。
2008年夏天,山西省政府曾發布一個“59號文件”,關停汾河流域1.5公里內所有的民營煤礦,保護汾河流域生態環境。當時約有398座煤礦直接關停。9月份,原安監局局長王君任山西省代省長,煤老板已經有所警覺。讓安監領域的專家型官員治理山西,就是要扭轉全省的煤礦安全形勢。
12月份,王君上任省長。2009年2月,他在一次安全生產大會上第二次重申:“寧聽罵聲,不聽哭聲。”煤老板私下都在傳,“王君是帶著尚方寶劍來的”。果不其然,山西省政府4月16日下發“10號文件”即《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立了以王君為組長的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組。
按照規劃,到2010年底,山西省內煤炭企業數量將從現在的2200家減少至約100家。全省共有2012座煤礦要被兼并重組,其中,由山西省內五大煤礦集團兼并重組的煤礦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組的為693座,到2010年底,參與兼并重組的2000座礦井僅保留479座。
這意味著煤企數量將減少95%,整合重點毫無疑問是中小煤礦。
山西煤炭整合啟動以來,外界拿出了不同的數字在猜測這筆從煤炭業撤出的資金將有多么龐大。1300億、3000億、4000億……這些錢進入哪個領域都將掀起不小的波瀾。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2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