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山西省商務廳正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和省旅游局聯合在太原召開一場山西省煤焦企業與文化旅游項目投資洽談會。
山西省商務廳服務貿易司有關工作人員說,山西省政府關停了年產90萬噸以下規模的煤礦,同時給這些退出的資金尋找出路。山西省的經濟結構和引資資源中,文化和旅游資源是有潛力的。
“趕在年末,這么短的時間內召集省里各市煤焦企業和文化企業對接洽談,時間非常緊張”,有關官員透露:“這次洽談會上安排了近200個文化旅游項目,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緊急研究招商引資的配套優惠政策,現在正在制定中。會上的文化項目種類非常多,包括旅游,每個市都會拿出5-6個旅游項目,還有影視演出項目,藝術品項目如青銅器等。”“我們都在捧著金飯碗討飯吃。”閆利明說。
山西最出名的“招牌”是煤礦,實際上這里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如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平遙古城、北岳恒山、懸空寺、王家大院、雙林寺、太原雙塔寺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然而這里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嚴重不足。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很少有工廠是不冒煙的,山西人自己都說:“太原是霧蒙蒙的,天是灰的,路也是灰的,霧都倫敦的霧是濕的,咱這里是干的,還混著硫磺味兒。”
今年7月份,山西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省鼓勵類投資領域的意見》,放開投資領域,將煤老板們引向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點調控的6500億元投資項目將向民間開放,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公路、鐵路、橋梁、城建、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和城市公交、燃氣等市政公用設施領域。
關于政府部門的產業引導,煤老板們卻不買賬。
“我們看待這樣的政策出臺可沒有那么樂觀,真正是機會的話,根本輪不到我們。不是大家不感興趣,是根本進不去。比如地方高速公路建設,很難相信政府會把最優勢的路段交給你來挖。這種風險比自己投資一個新項目還要大。”某位煤老板說。
礦區工人的“轉業”
山西古交礦區內一座煤礦仍在開工,幾十名年輕礦工說笑著走進礦燈充電室內,準備接班。一位姓張的老礦工蹲在屋外的臺階上默默無語。
老張今年53歲,所在的煤礦剛好年產90萬噸,在這場聲勢浩大的煤改中保留了下來。談到此,老張臉上流露出一絲笑容,這表情在漆黑的滿是溝壑的臉上露出說不清是苦是甜。
老張年輕時也下過井,井下作業是高危職業,但拿到的薪水也多。每個月能拿到兩三千元,這對山西古交村民來說是個不錯的職業。但是,井下作業的職業壽命不長,十幾年后,工人都患有肺病。老張說到此處時,右手下意識地捂著自己的肺部,眉頭緊鎖。
他的女兒去年畢業進入了當地的煤炭工業局,有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但老張對此并沒有露出喜悅之情,他說安穩是安穩,掙不到太多錢。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